李思林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和實踐性特點決定了職業學院的專業教師不僅必須具備教師的基本能力和素質,還必須有豐富的現代新型知識和實踐能力,既能講課又能指導實訓,操作突出強調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雙師型”“三能型”教師隊伍,教師的實踐教學狀況能力要求往往具有代表意義,熟悉相關職業領域內的生產一線或工作現場掌握相關職業領域內的成熟技術和管理規范,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處理現場復雜問題的能力,并具備相關的操作技能。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師理論能力;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培養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149
國內的職業教育起步晚,關于提升大學生多層次的實踐能力培養的策略問題探討很重要,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途徑、方法更重要,特別是高職學生,本論文就高職學校教師、學生進行了實際的分析研究,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教師的教學能力十分重要。那么教師的能力培養根據教育部教高司〔199942〕文的表述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適應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學生應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并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和實踐性特點決定了職業學院的專業教師不僅必須具備教師的基本能力和素質,還必須有豐富的現代新型知識和實踐能力,既能講課又能指導實訓操作,突出強調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雙師型”“三能型”教師隊伍,教師的實踐教學狀況能力要求往往具有代表意義熟悉相關職業領域內的生產一線或工作現場掌握相關職業領域內的成熟技術和管理規范,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處理現場復雜問題的能力,并具備相關的操作技能。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國外在 20世紀9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便開始了關于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狀況的研究。為創立更能適應知識社會需求和體現職業教育屬性的課程模式,在堅持職業教育職業性、發展性、過程實踐性和行動性的基礎上,德國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于1996年5月9日頒布新的課程“編制指南”,指出要用“實踐教學學習領域”的課程方案取代以學科課程為基礎的綜合實踐課程方案,所謂“實踐學習領域”的課程指的是教師工作教學實踐系統化的課程,這是教師職業課程理論與實踐開發的一個革命性嘗試。1998年馬格德堡大學巴德教授以及慕尼黑大學斯洛安訥教授通過兩個典型的試驗,進一步細化了基于實踐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方案,強調在高新技術條件下,實踐教學與工作過程相關的隱性知識(經驗)的重要性。漢堡理工大學的潘伽羅斯教授通過建立模型,從工作人員、工具、產品和工作行動等四個基本元素分析了工作過程的含義,認為工作過程就是這四個基本元素在特定的環境中的產物;德國不萊梅大學技術與教育研究所勞耐爾等職業教育專家認為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個綜合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知識。并指出以行動導向的實踐教學,教學理論、實踐為主的原則來有效促進課程的實施。
綜上所述,國外與國內學者關于創立高職教師實踐教學能力,途經、方法與實踐更能實現知識社會需求和真正體現職業技術教育,職業屬性的課程教師隊伍的研究。其研究并沒有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面,而是深入地研究了課程開發教師實踐教學方法及相應的實踐教學理論,為我國職業教育領域提升高職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探索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思想和參考框架。
論文探討研究對象、總體框架、解決的問題、主要目標等,我們國家的教師的實踐教學狀況研究實施起步比較晚,當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原有基礎薄弱、來源渠道單一、業務素質較低、數量嚴重不足等主要問題。高職教育內涵對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新要求,“三能型”“雙師型”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能勝任理論教學;還要提高動手能力,能指導學生實訓、實踐;還要參與企業相關的研發工作,能夠幫助企業克服技術難題、開展應用研究。面對“三能”教師隊伍建設要求,高職院校應建立教師定期下企業制度,要求教師擔任指導學生畢業設計任務,開展“立地式”服務,加大“三能”教師引進力度。我省高職教育經過最近十年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主要表現在數量上占據整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教育科學定位,成為我省高等教育一種重要類型。“職業性”與“高教性”是高職教育的基本屬性,但是我省高職院校在實際辦學過程中,沒有正確處理好“職業性”與“高教性”的關系,“十一五”期間過分強調“職業性”,將學生掌握某項職業技能作為重點,同時導致高職畢業生的知識積累過于簡單化,思維和邏輯訓練嚴重不足,缺少創新精神,我省高職教育仍然是整個教育中的薄弱環節。高職教育的“弱勢 ”在教育過程中顯而易見,并集中體現在師資隊伍建設中。由此可見,關注的熱點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研究結合,其中不乏可供借鑒其他省的經驗資源。因此怎樣做到將工作過程系統理論與具體專業課程實踐高度融合成為現代職業教育課程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內容,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實用型教師人才,是高等職業學校發展的根本。提高高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實踐能力研究狀況是這一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目前,高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普遍偏低,亟待提高。采用校企合作,附屬企業建設,校內實訓室建設,擴大引進教師渠道,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等方式培養一支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隊伍具有重要意義。培養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型、技能型專門技術人才,是許多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培養目標的實現很大程度上與專業教師自身的實踐教學水平及綜合能力息息相關。沒有實踐教學經驗的教師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實踐能力的學生,因而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是確保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提高高職院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途徑與方法的探索與實踐勢在必行。
文章探討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計劃及可行性等,主要以“實踐教學能力本位”理論課程論為主導,以教師培養學生素質、知識、能力為課程目標,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行業)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為取向,加強實踐調研,反復研究職業學院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方面的專著,探索“高職教師實踐教學的能力途經方法的探索與實踐”。實踐教學模式下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和實踐,以企業(行業)工程造價相關崗位應具備的綜合能力作為開發建筑管理類核心課程的依據,面向企業,以就業為導向,以工學結合為核心,企業真實工作任務及工作過程為載體確定工作任務,按照建筑管理相關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提煉 “學習情境”,設計實踐教學實施環節,開發基于實踐教學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培養學生的工作、知識、技能和態度,實現“教學做”三位一體,側重理論理解、實踐應用、調查分析相結合,實現理論與實踐、學習與工作零距離對接的教學模式。
研究方法、計劃及可行性在學習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基礎上,分析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房地產崗位群職業能力對畢業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要求,結合高職學生的能力水平的發展,研究開發教師的實踐教學模式下實踐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房地產主干課程。具體研究實施方法為:(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