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賽男
摘 要:開展大學生入黨啟蒙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在結合大學生群體特點及當今時代特征的前提下,建立了“圍繞一個中心、開展三個課堂”的有效入黨啟蒙教育模式。
關鍵詞:大學生;入黨;啟蒙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2-31
一、加強入黨啟蒙教育的時代意義
中國共產(chǎn)黨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社會主義道路的政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經(jīng)受住了巨大考驗,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但是改革開放后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也對中國共產(chǎn)黨造成不小的沖擊。在大學生中發(fā)展黨員是一項戰(zhàn)略任務,有深遠的政治意義。大學生黨員質量的高低關系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只有與時俱進,重視大學生群體,在大學生中發(fā)展優(yōu)秀黨員,培養(yǎng)精英,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為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二、入黨啟蒙教育的方法
大學階段是青年人成為社會人的過渡時期,是青年人進入社會前專業(yè)定型、思想人格定型的關鍵時期。就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學生黨建工作而言,做好大學生入黨啟蒙教育,為黨培養(yǎng)精英,瞄準青年人大學階段,是黨建工作的宏偉目標。
1.圍繞一個中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廣大勞動人民長期秉承的反映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規(guī)律的根本原則和價值觀念的理性集結體,它是廣大勞動者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實踐中的行為指向和行為準則,從更深層次影響著廣大勞動者在建設社會主義實踐中的思想方法與行動方式。[1]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心的入黨啟蒙教育,就是要使當代大學生進一步端正入黨動機,自覺抵制腐朽思想和不良風氣的各種滲透與侵襲,增強民族責任心,樹立正確是非觀、榮辱觀,勇于擔當,勇于奉獻,有很高的素養(yǎng),忠誠于祖國,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步入社會之后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隊伍中的一代精英,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出自己的最大貢獻。
2.開展“三大課堂”教育
大學生入黨啟蒙教育大課堂,自開展以來取得了良好效果。這里所講的“課堂”,不是常規(guī)教學的狹義課堂,而是多種形式的廣義的“課堂”。“三大課堂”的主旨內(nèi)容分別是中國近代史教育大課堂、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大課堂、馬克思列寧主義學說大課堂。
用課堂教學的形式對青年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大特點和優(yōu)勢,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占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陣地的迫切要求。[2]
(1)在大學生入黨啟蒙教育中應開展中國近現(xiàn)代史課堂教育。這是由于許多大學生對中國近代史不甚熟悉,在中學期間他們?yōu)榱藨渡龑W,只死記硬背過相關知識,但國情觀念淡薄。開展這個課堂教育,能激發(fā)大學生愛國熱情,增強其責任感、使命感。本階段主要是通過參觀革命圣地、革命紀念館和聽專家講座、革命老前輩作報告的形式開展教學。
(2)在大學生入黨啟蒙教育中應開展黨史教育大課堂教育。本課堂學習目的是讓當代大學生充分了解認識中國共產(chǎn)黨的偉大。“90后”大學生大都是在呵護與關注中長大的,他們大不同于六七十年代的青年。開展黨史大課堂教育,就是讓“90后”大學生深入系統(tǒng)地掌握黨的歷史,深刻認識中國共產(chǎn)黨的偉大,認識到?jīng)]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出路,從而堅決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永遠和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維護黨和國家利益。本階段主要通過參觀黨史、校史館和專家講座、社會精英作報告的形式開展教學,以增強學生的愛國、愛黨、愛校情感。
(3)在大學生入黨啟蒙教育中應開展馬克思列寧主義學說大課堂教育。主要是使受教育的學生了解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大是大非問題。從古至今,有許多仁人志士懷著拯救世界的雄心、善意,創(chuàng)立了各種學說,推進社會進步,在不同程度上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發(fā)揮了一定作用,但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才是人類得以全面發(fā)展,人類徹底解放的根本學說。本階段主要通過思想與經(jīng)驗交流論壇、知識競賽及社會調研等形式開展。
參考文獻:
[1]謝曉娟,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2]曲建武,張貴仁,等.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學體系研究[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