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霞
【摘要】本文根據愛因斯坦的格言 “只有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淺析格言的具體內容、論述青少年愛的教育缺失的現象、補救的做法為主線完成文本,以期愛的教育能夠引起重視,更多青少年走近愛的世界。
【關鍵詞】愛的教育 青少年 關愛 愛心
一、前言:
愛作為一種美妙的情感,千百年來一直被文人墨客吟詠。儒家有“仁愛”;墨家有“兼愛”;馬斯洛有“愛的需要”;盧梭有“以愛心對兒童”的教育主張。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但是在21世紀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沉浸在高速度的生活節奏中無法自拔,他們忽略了愛的表達。我們時常能夠看到親情失落的故事,也能看到愛心冷漠的場景,這無不沖擊著青少年稚嫩的心靈。所以,無論是教育工作者還是家長都應該對這個問題加以重視,采取積極措施使更多的青少年能夠走近愛的世界。
二、關于格言的解釋與感悟
愛因斯坦說“只有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边@句話的意思是最好的老師是愛不是責任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愛的教育”。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負的自然是培養青少年成人成材的責任,把知識傳遞給他們,希望他們不斷進步。但老師若是僅有責任感而沒有愛是不夠的,畢竟老師和學生之間更多的是情感的維系,單靠責任感是無法走近學生的內心世界;作為家長,如果只有撫養的義務而沒有愛的付出的話,青少年是無法感受到我們的愛的。只是單純的拿撫養費,這樣的孩子和接受社會愛心人士幫助的孩子沒什么差別;就社會而言,若整個社會都沉浸在愛的氛圍中,這樣環境下的人都會有一顆向善的心。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座火山,教育的責任就是把這座座火山激活。孔子曾經說過:“人之初,性本善?!泵恳粋€孩子生來都是純凈神圣的,他們身上寄托著國家社會和家庭的希望。所以,我們要用一顆愛的心去教育人。
三、淺論青少年愛的教育缺失現象
一系列社會現象表明,當代部分青少年因為缺少愛而性格怪癖,,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痛苦與災難。青少年愛的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學校教育中只教書不育人
師生之情是社會關系中一種比較特殊的感情,我國教育界長期研究師愛,歌頌師愛。這樣做的結果,只注重師愛在教育的過程中的作用,并沒有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師生之情、師生之愛,沒有學會愛的遷移,沒有實施成功的愛的教育。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過分關注教書忽略了育人的重要性,這樣做的結果除了能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外沒有什么好的地方,甚至會成為害處。這些教師忘了自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面對天真純潔的青少年,他們缺少應有的責任心和愛心,只能導致受教育者忽視對他人的愛的責任,使他們變得冷酷無情,就不可能培養出他們的愛心和和諧的個性來。
(二)家庭中不合常理的愛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保障,青少年愛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對他們的心理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但當代社會的父母很多都陷入了“愛的誤區”:有的他們毫無保留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一味地滿足、姑息和放縱;有的他們對孩子實施棍棒教育,堅信“不打不成材”的宗旨;有的他們只關心孩子的物質,缺少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有的他們只關注分數,覺得分數才是一切;有的他們只是一味地單方面地對孩子付出愛,使青少年得到優越的物質條件卻沒有得到做人的道德價值。凡此種種將會導致他們以自我為中心,愛的感悟能力降低,對無償愛的接受習以為常,更不會去理會父母的感受,用愛去回報父母和社會。這值得天下父母好好反思。
(三)社會上自私、扭曲的愛
現下社會物欲橫流,人心浮躁,社會上出現冷漠無情的各種現象。英雄被污蔑,貪官當道,媒體扭曲事實,這都會對青少年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最直接地,青少年暴力犯罪會增加。因為青少年會模仿社會上的種種不良現象,以此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所以,部分青少年愛心品質的缺失,社會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四、愛的教育的補救
(二)家庭中的愛的教育
家長作為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千萬不能溺愛孩子,當然也不能完全不表達對孩子的愛。家長要學會在施愛的時候把握愛的分寸。家長必須清楚,表達愛的方式是有很多種的,不一定非要用物質去表達。試想一個青少年如果在生病需要你的時候你卻聘請了一個傭人在他身邊照顧他,他會是什么感受?換位思考,你難道會喜歡這種物質上而非精神上的愛嗎?物質是永遠都無法代替真情的!多一點關心,哪怕只是一句問候。作為家長,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如何去愛,用適合青少年的方式去愛他。愛應該使被愛者更富有愛心,那種使被愛者變得自私驕傲、狹隘怯懦的都不是成功的愛。
(三)學校中的愛的教育
老師是孩子除了在家里接觸時間最長的長輩了。都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提高自身愛的教育能力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若是把教育看成一份事業而不是工作的話我相信會有特別可觀的情況出現。教師要對學生多一點愛意,不僅僅只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愛的種子,用愛心去澆灌種子,使它茁壯成長,開出更加充滿愛的成長之花。另外,教師一定要學會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不是機器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他有自尊,有感情。所以教師要切實增加與愛有關的活動,真正去塑造學生的靈魂,以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學生的人格,以愛心引發學生的愛心,貫徹落實愛的教育,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一)社會中的愛的教育
當今社會科學主義思潮正在強烈地影響著青少年的生活,也影響著他們的教育。而要培養青少年的愛心,加強對他們的愛的教育,社會上愛的教育要出現“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兩個手都要抓兩個手都要硬”。這樣有利于完善青少年的任性和愛心,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成長。
五、總結
綜上所述,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愛的教育不容忽視,只有對青少年落實了各方面的愛的教育,他們才能更好地走進愛的世界。在教育中更多的灌輸愛,會比僅僅只是責任感要強得多。讓我們一起努力,走向愛的世界吧!
【參考文獻】
[1]巴斯克里.愛與被愛[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
[2]朱小蔓.教育的問題與挑戰——思想的回應[M].江蘇: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亞米契斯.愛的教育[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0
[4]沈佳文;;在青年大學生中實施“愛的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考試周刊;2009年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