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喜科
[摘 要]圍繞網絡教研的實施措施和成效展開論述,旨在實現廣大教師學習、培訓、教研一體化,解決農村學校教師極缺專家、名師指導的問題。
[關鍵詞]課題研究 實施措施 成效
[中圖分類號] G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5-083
長期以來,很多農村學校缺少教育專家、名師的指導,所舉辦的教研活動獲得的成效不大,教師專業素質停滯不前,是長期以來制約農村學校教師成長的瓶頸,本課題研究,能實現本校教研的網絡化,利用網絡的優勢,實現校際教研、區域教研,向專家學習,同名校結伴,與名師交流,真正實現全體教師的資源共享,智慧共享,解決了農村學校教師極缺專家、名師指導的問題,對農村教師的成長具有重大意義和研究價值。
一、課題的研究實施措施
(一)召開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工作會議,做好網絡教研的動員宣傳工作
1.學校教研室負責做好網絡教研的組織、宣傳、督導工作。
2.教師應明確開展網絡教研的目的和意義。
3.開展網絡教研的可能性
(1)大多數教師家庭都已配置電腦,且能實現寬帶上網,學校計劃還將不斷地增加電腦的臺數及各種硬件,為網絡教研活動提供硬件支持。(2)學校每學期都組織教師集中培訓計算機和網絡知識,以此整體提高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研究的水平,提高教研活動的水平、質量。
4.具體做法
我校充分發揮學校網站及信息技術設備的作用,創新教研形式,開展網絡輔助教研,拓寬教研途徑,在廣西基礎教育研究網上開展研討和展示交流,在廣西基礎教育研究網上成立寧武小學教研中心組,建立我校教研中心組的學科圈子,教師利用廣西基礎教育研究網把教學設計、課堂實錄、教學反思發到教研網專有的網絡研討平臺上,供教師進行研討,讓專家、名師指點。利用教研網專有的網絡研討平臺把學科教學內容體系化,教研組和備課組通過教研網專有的網絡研討平臺進行教材分析、教學設計交流、教學活動點評等學科教研探究活動。同時教師將自己的寫錄、個人的工作過程、生活故事、思想歷程,精選和積累信息資源發布到學校的校園網站上供大家交流。
另外,學校將把原來以文件或通知形式下發的內容同時掛在網頁上,使上網瀏覽的教師在第一時間獲得最新的信息。還要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有價值的教育教學信息來吸引教師。
(二)完善網絡教研的軟、硬件設施
這一階段主要是為網絡教研開展提供必要的軟、硬件條件,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1.完善學校信息技術系統的建設,為教師利用網絡進行教研提供硬件支持。
2.對本校教師進行教研技術培訓,提高本校教師的網絡教研技術水平,以便更好地開展網絡教研活動。
(三)組織網絡教研,積累經驗,形成制度
1.各教研組指定組內的網絡教研負責人,負責組織指導學科的網絡教研工作。各科室及時把部門工作上傳到校園網站上,實現校園信息教師早知道。
2.把教研組網上教研開展工作列入教研組工作評估細則,與教研組評優掛鉤。
3.通過一階段的網絡教研工作,及時收集相關信息,發現不足,并提出解決方案,隨著經驗的積累,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四)進行教研評價,豐富成果,表彰先進
通過對網絡教研資料的整理與收集,對本校教師的網絡教研成果進行評比,形成相應的資源庫,并表彰先進以資鼓勵,并形成課題研究階段性匯報材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教師文稿歸類結集出版。
二、課題研究成效
第一,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校教師對網絡教研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第二,促進和豐富了我校校園網站的建設。
第三,研究課題的過程中,通過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教師對電腦知識掌握比以前提高了許多,對于農村小學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收獲,同時也開拓了教師的視野,增長了見識。
第四,本課題的研究得到了武鳴縣教育局電教中心的大力支持,為支持我校開展網絡教研活動,電教中心特別給我校下撥10臺新電腦,提供給教師上網交流使用,下撥設立一個多媒體教室的電教設備,使我校實現了電教教學。這是開展網絡教研給我校帶來的一大意外驚喜,我們真慶幸申報開展了這個課題的研究,它確實給我校帶來了真真實實的改變!也為農村小學教師成長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
(特約編輯 左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