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勝
摘 要:本文首先就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簡要闡述,針對于此,提出了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主要策略。旨在通過于此,全面提升初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048-01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持續不斷推行,我國教育界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都是教師比較頭疼的問題,很多教師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卻仍然不能很好的解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因此,新形勢下,初中教育課堂的有效性教學應該成為業界人士廣為關注的問題。
一、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堂運動氛圍不濃厚,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縱觀當前我國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整體上看,運動的氣氛十分欠缺。很多學校的體育課堂都貌似像“散步課堂”一樣。教師通常采取的教學方法都十分的程序化。往往都是先利用課堂的前幾分鐘讓學生進行相應的熱身活動。熱身完畢后,教師進行簡單的幾個體育知識和內容的講解之后就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進行自行鍛煉了。通常情況下,男同學一般都喜歡選擇一些球類運動;而女同學則不太喜歡參與到這些體育項目中,她們往往喜歡七、八個人聚在一起談論聊天、散步。所以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再去提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根本屬于“天方夜譚”。
2、學校的運動器材數量偏少,質量較差。目前,在我國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學校的整體水平較差,經濟水平也根本跟不上,因此體育器材和體育設施并不完善。雖然在很多學校的體育器材庫中,堆積了一大堆體育器材,但是實際上真正能夠派上用場的卻是寥寥幾件。由于學校經濟條件的限制和學校的不重視,導致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缺衣少糧”,在這樣的情景下,再優秀的教師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3、體育課程的安排較為松散,實際的課時量很少。受常年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教育界對于體育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一直不高。很多教師認為體育對于提升學生的應試分數完全沒有作用,因此在心里上逐漸對體育這門課程滋生出一種輕視的情緒。同時,很多文化課教師為了增加自己的教學時間,常常無緣無故的占用體育課的時間來進行文化課的教學。學校的體育課程安排本就數量非常稀少,加之學校的不重視和其他科任教師的占用,真正能夠實施教學的體育課程就所剩無幾了。
二、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主要策略
1、通過各種渠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想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對體育產生濃厚的興趣是基本前提之一。首先,為了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安排進行恰當的情境創設是教學的第一步。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就意味成功的一半“。在體育課伊始,教師恰如其分的課前導入往往能夠成功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一個不知不覺的氛圍中進入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并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后續內容的學習。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教師的課前導入必須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和啟發性,只有具備這樣的特性,才能激發學生想要學習的欲望。
例如,教師在進行“手肩上投籃”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可以先在教室內為學生播放一段籃球大師單手上籃的視頻。經過這段視頻的導入,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而已大家都躍躍欲試,想要主動參與。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興趣的不同,進行有區別的分組。在體育學習中,眾多的體育項目對于大家的吸引點自然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點進行非同質化的分組。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對每個小組的活動進行情況進行來回的巡視,并給予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學生之間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能被有效的激發出來。最后,在教學中巧妙地加入一些游戲成分也能讓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一定程度提升。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寓教于樂無疑是一種最好的教學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游戲內容,讓教學內容不知不覺地滲透進入學生的心里,讓他們在玩樂過程中不知不覺的掌握新的教學內容。
2、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有了之前興趣的提升,教師后續教學方法的使用成為了決定課堂有效性的關鍵因素。這里,可以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安排和學生特質進行相應教學方法的選擇。首先,分層教學法就是其中的一種。體育運動是一項十分依靠天賦的活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體育項目都適合于所有的人。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換言之,在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條件和心理條件,為他們準備形式各異的體育運動項目,這就是分層教學內容的精髓所在。如果在教學中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強行制定統一的標準,最終勢必會嚴重的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讓他們在心里開始厭惡體育課的教學。其次,啟發式教學方法也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之一。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多使用一些帶有啟發性的語言,多提問,多給學生留下一些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多親自參與,少一些“帶包帶干”。
3、科學合理評價,讓教學有效性得以持續。完成了相應的教學任務后,需要進行的就是最終的教學評價工作了。為了讓課堂教學更加具有有效性,評價的方式也應該與傳統方式有所區別。首先,由于學生特質和秉性的不同,評價的方式也不應該采取“一刀切”,而是采取分層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科學的評價。其次,評價的方式也應該多種多樣,同時對于過程的評價也應該所有涉獵,而非僅僅是評價最終的結果。
要想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顯著提升,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等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大綱,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優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最終的保證。
參考文獻:
[1] 解四海.初中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J].群文天地,2012,18:187.
[2] 劉 偉.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18:113+143.
[3] 李學信.初中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黑河教育,2014,01:79.
[4] 譚鴻明.淺析初中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32: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