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學敏
【摘 要】分小組教學作為現代教學研究的重要對象已成為發達國家中課堂教學的基本活動方式。本文通過介紹分小組教學的含義和理論基礎以及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課堂上應用的良好效果,總結了分小組教學的經驗和注意事項。
【關鍵詞】分小組教學;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主動性
[項目課題]: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支持項目“創新型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體驗式教學模式研究”階段性成果。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和其他課程相比較更強調體驗性,操作性和實踐性,單純的理論講授課不能滿足大學生心理成長的需要。小組教學模式由于引入了集體觀念和競爭意識,應用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中
不但可以改變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加強課堂的出勤和管理。
一、分小組教學的含義和理論基礎
分小組教學法是指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在自愿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劃分,使班級形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教學互動的方法。分小組教學的理論基礎來自于團體動力學。團體動力學一詞最初由勒溫于1939年提出。團體它不是由各個個體的特征所決定的,而取決于團體成員相互依存的那種內在的關系。所以引起團體變化而改變其個體要比直接改變個體容易得多。團體成員的互動會產生群體動力,所以學生在小組當中不僅會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且會從小組成員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影響,這是分小組教學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的重要原因。構成團體動力的要素包括領導者;群體目標,明確的目標能指引群體的方向;成員個別化特質;環境;群體結構,群體的大小、規范和吸引力等等。
二、分小組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課堂應用優越性
1.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生更有存在感
分小組教學使得學生由“填鴨式”的知識接受者變為了課堂的主要參與者,激發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教師由傳統課堂的導演加表演者變為了引導者,學生則是課堂的主要參與者。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他們更愿意自主、愉快的去完成屬于自己小組的學習任務。
2.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人際連接,增強了新生的歸屬感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多在新生中開展教學,新生入學后很多人離開熟悉的同學和家鄉,存在適應的問題。根據團體動力學的理論,小組成員的參與對小組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包括增強了團體的凝聚力。小組成員通過參加教師精心設計的各種活動進行交流和互動,每個同學敞開內心,彼此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經歷,同學之間有了更多的相互了解的機會,認識了更多的朋友,促進了人際之間的連接,增強了新生入學后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3.調動了學生的多個感官參與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
傳統課堂中教師用口講授知識,學生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筆記錄,用大腦思考,屬于靜態式學習。分小組教學的課堂中學生由靜態式學習轉為了動靜結合式學習,調動了更多的感官參與學習,能夠注意力集中,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情景劇表演中,學生們首先需要討論將要表演的內容及角色分配,角色扮演的同學需要用心體會角色的感受、情緒、想法、行為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用口討論,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大腦思考,用肢體表演,用心體會,使自己完全融入到學習的氛圍中,減少了學生上課“人在心不在”的幾率,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分小組教學的注意事項
(一)教師為課堂主導,學生為課堂主體
美國心理學家杜威提出了應該教學生去“做”,而不是去“學”,主張課程應該尊重學生,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經驗。因此在分小組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則是主導。教學要創設合適的小組任務,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既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又要保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應掌握一定的團體帶領技巧,而且教師不能忽視自己的引導作用。在體驗教學中避免為了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旁觀者,任由學生對所學內容隨意體驗而不加引導,這樣會造成時間的浪費和教學目標的偏離。
(二)采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根據社會心理學中的團體動力學理論,人既是個體的存在,也是團體的存在,在小組活動中,個體的參與既能夠影響其他個體的發展,也能影響整個學習群體的整體發展,小組成員的參與對群體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增強群體的凝聚力等。所以組織學生分小組學習,每個小組設小組長,教師介紹活動目的、規則和參與方式,各小組內開展體驗和分享。另外,一個人回答問題或者提出問題全組成員加分,尊重每一個的熱情和付出,最后統計每個小組加分的情況,評選出積極參與獎。實踐證明這種激勵方式可以非常有效的調動同學們的參與體驗熱情。
(三)教學活動設計遵循科學原則
一是盡量避免學生分組的同質性。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加友誼,更可以讓學生分享到不同的看問題視角,比如男生和女生分到一個小組,不同班級的同學分到一個小組。而且分小組參與活動之前要開展小組成員的破冰活動,通過破冰活動大家可以在之后的活動中敞開心扉分享,比如讓小組成員介紹自己的家鄉特產,介紹自己喜愛的書籍或者電影。
二是安排1-2項活動調動小組的動力。加強小組凝聚力,避免使分組流于形式。比如可以設計一個活動:讓小組成員設計一個每次上課本小組成員互動問好的方式。這種討論設計既可以調動每一個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又可以展示每一個小組的風格,加強小組成員的歸屬感,非常受同學們歡迎。
【參考文獻】
[1]林佳梅.分小組教學法在高?!陡耪摗氛n教學中的應用 甘肅警察職業學院學報,2012年12月
[2] 勒溫的團體動力學 人教網2010>>心理研究>>心理書庫>>普通高校教材>>西方心理學>>西方社會心理學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