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妍
摘 要: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全方位、多渠道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營造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努力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進入樂學境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005-01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滿足學生升學需求和促進終身的發(fā)展,所以化學教師一定要在轉變觀念、教學方式、細化目標、關注細節(jié)、師生關系方面做到重視,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到知識,提升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一、加強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
要搞好化學教學,必須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一要具備良好的文化知識素養(yǎng)。化學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化學科學素質、文化素質、技能素質、應用素質,還要有廣博的相關科學知識,只有具備扎實的化學基礎知識,才能適應化學知識急劇增長的需要,掌握化學學科的規(guī)律,更好地了解化學的發(fā)展方向。二要具備改革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要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激發(fā)學生熱愛化學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學生辯證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創(chuàng)新的觀點。三要具備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而不是機械重復的簡單行為,一個高素質的化學教師必須樹立高品位的學術思想,才能高屋建瓴地把化學思想和化學方法滲透融合到教學中去。四要具備較高的教學手段和教育科研能力?;瘜W教師要經常參與教育研究,克服對教育科研的畏難情緒,自覺運用科學理論指導教改,增強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提高教學水平。
二、教學方式獨特,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感興趣的東西學生才會積極主動開動腦筋。在課堂上,教師除了要做到精神飽滿、感情充沛、用詞準確、語音流暢以外,還要注意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方式,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才能引起學生持久的注意力和興趣。老師可以根據所教的內容,適當加入新穎別致的課堂引入,直觀形象的媒體畫面,貼近生活的動手實踐等等,使整節(jié)課趣味盎然,輕松愉快,不枯燥乏味,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擴大參與面,為廣大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多樣性的課堂活動如講故事、猜謎語等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更能為乏味的學習增加趣味性,使學習生活變得多姿多彩。①講故事——借助此活動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并學會多種獲取信息的方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可以自己搜集有關故事或是教師搜集,讓平時有點內向的、不善言詞的同學展示,促進全體學生的發(fā)展,何樂而不為呢?②猜謎語——可以用猜謎的形式鞏固加強記憶。
三、采用靈活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重視課堂講授的時效性和實效性
教學方式是指實現(xiàn)教學目標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術、途經。有效的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有力保障。課改專家特別強調和呼吁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同時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有利于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要以學法的改革帶動教法的改革,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首先,要把握好時間安排。教師在課堂上要惜時如金,一堂課一般由學習、講解和練習三部分構成。講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練的時間不宜少于15分鐘。課堂上要少講精講。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其次,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參于學習過程,體驗問題解決的愉快,主要采用問題探究式、討論探究式、實驗探究式等容易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取知識、鍛煉能力。課外作業(yè)是一個增效過程,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上好實驗課,在高中課程標準中列出的實驗有觀察實驗、實驗探究、設計實驗,不同的實驗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層次也不相同。高效實驗,不一定要學生都親自動手操作才有效,要看實驗的主要目的:是要突出方法、技能,還是現(xiàn)象、本質。
四、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國內的一位著名化學家戴安邦曾經說過,只有實驗室才是培養(yǎng)全面化學人才的最佳場所。只要讓學生親歷一個個實驗過程,不管實驗結果怎樣,都能增強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意識。而一個成功的化學實驗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化學的無限積極性,能夠促使學生始終懷揣著一顆輕松的心情去接納更深、更廣的知識,更加積極的探究化學的奧秘所在,提升學生實操的動手能力,逐步學會獨立自主的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在知識的聯(lián)系和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有效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不斷學習決心、動力、意識和能力。
五、注意聯(lián)系社會與生活,增強學習化學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化學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化學。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可以關注與化學有關的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運用化學的方法,來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和促進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緊密聯(lián)系當今社會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問題,能源危機、工業(yè)化生產所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日趨嚴重等問題。從化學的角度,用最科學經濟的方法加以探討,提出解決的方法,可使學生切實感到學好化學對改善生活環(huán)境、提高生活質量有現(xiàn)實的幫助。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可以培養(yǎng)和啟發(fā)學生對化學專業(yè)的興趣與愛好,對深層次化學人才的培養(yǎng)也具有深遠的意義與作用。
總之,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材設置,決定了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實施,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形成教師樂于教、學生樂于學的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從而使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更好的鍛煉和提高,最終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