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毅
摘 要:本文首先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意義進行了簡要闡述,接著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具體策略,旨在通過培養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094-01
在傳統的教育體系下,教師和學生始終以應試教育為目標,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以“考高分”為目的。在這樣一種壓抑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想要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簡直是難上加難。因此,在新形勢下,教育必須轉變觀念,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與時俱進,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和內容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日益提升。
一、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意義所在
1、創新能力是新時期人才的新標準
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夠不竭發展的原動力,只有具備了持續不斷的創新,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民族才能得以持續不斷的發展。在這樣一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下,對于人才的標準早已經有了全新的定義。現如今,社會需要具有開拓和創新精神的人才,一個社會只有聚集了大量的創新型人才,才能在強手如林的國際舞臺上占據自己的一席之地。換句話說,創新型人才是現如今衡量人才的新標準。
2、培養創新型人才契合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而培養創新型人才正很好的契合了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不管是任何課程的教育,教師都需要轉變自己傳統的教育觀念,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學習,對初中的語文教育亦是如此。因此,培養創新型人才既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又是教育改革的最終要求。
3、創新教育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任何一種學習行為而言,興趣都是促進學習者不斷努力繼續向前的原動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既能提升學習效率,又能讓學生對學習重燃興趣之火。一旦興趣之火產生,學生后續的學習潛能是不可估量的。有了興趣的刺激,他們的主動性被充分激發,積極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最終的教學效果必定是斐然的。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策略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其所具備的好奇心和探究心都是極強的,教師應該抓住這一心理特質,在教學中巧用情境教學法,以激發他們隱藏的創新潛能。情境創設看上去好像是一個很“高大上”的教學方式,其實只要教師肯下功夫,認真專研,就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手邊的一些教學設備達到自己預期的教學情境。
例如,教師在進行朱自清先生《背影》這篇文章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創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中感受到濃濃的父子之情。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一個背景知識的介紹,通過背景知識的引入,讓學生漸漸“跌入”作者的意境和氛圍中,與作者生同感受,體會自己別樣的親情。有了前面情緒的鋪墊,教師再進行課文的導入,此時學生的情感共鳴已經達到了頂峰,學習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換句話說,通過有效的情境創設,學生的多種感官系統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在此時融入創新學習的理念,學生自然不會產生排斥之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輸入變得順理成章。
2、幫助學生樹立質疑精神,改變傳統定勢思維模式
要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對學習始終保持質疑的態度和精神也是至關重要的。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喜歡采取同質化的教育模式,他們不習慣針對每個學生的差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而是千遍一律的進行著年復一年的教學。很顯然,在這樣死板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原本具有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都會被打壓的所剩無幾,更別說培養創新能力了。因此,在新形勢下,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鼓勵學生勇于向權威提出質疑,對于學習始終保持求異的思維。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迸發出來的新思維、新想法給予積極的鼓勵。因此創新本就沒有對錯,簡單的對錯評判無疑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最大打擊。
例如,教師在進行《出師表》這一篇課文教學的時候,教師就應該一改以往傳統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在積極熱烈的討論中逐漸理解諸葛亮提出的三條建議,并逐一對這些建議進行一一的分析。同時,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創新型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比如可以問學生“這三條建議中,你認為哪一條建議是最為關鍵的呢?”這種問題的提出本身就很具有開放性,問題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在這種創新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漸漸的開始各抒己見,討論的維度變得十分深入。接著教師可以順勢繼續鼓勵學生進行質疑,向學生提問“根據諸葛亮的種種行為,其是否真的是蜀國忠心耿耿,毫無異心呢?”這樣的問題很顯然更是對權威提出的挑戰,學生的回答往往變得更加不拘一格。最終,教師完全不需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對錯判斷,只需要對他們思考和創新的深度進行一個總結即可。
3、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始終是教學的唯一主宰者,教師的教學毋庸置疑,學生僅僅是教學的被動接受者而已。很顯然,這是極其壓抑學生創新天性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學中必須花大力氣改變這一教學弊端。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教師應該對自己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尊重學生,民主教學,在教學中真正讓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得以落實。
同時,教師還應該多為學生創造一些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探索精神。例如,教師的課前預習就可以要求學生比以前做更多的準備工作,讓學生自行搜集背景資料、作者簡介等等。然后在課堂教學環節中進行搜集內容的分享和評價。
在新時期下,創新能力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創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通過各種有效渠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他們真正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董麗艷.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4,27:196-197.
[2] 殷 紅.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學時代,2013,06:222.
[3] 李成柳.芻議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16,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