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娟
摘 要:“情境創設”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但當前小學教學情境創設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創設的教學情境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疏離,與生活實際脫離,或者設計的情境沒有內涵,只是課堂的裝飾或擺設,或者情境太累贅。作為設計者,教師要提高素質,增強情境創設藝術,轉變教學理念,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設計多樣化的情境,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同時也要加強校本研究能力,促進合作交流。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課堂;創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008-01
在小學語文中,創設情境可是課堂教學的一大熱點,它不僅可以使學生便于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景要能夠讓學生“觸景生思”,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起他們更多的聯想。那么,筆者該如何做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情境創設呢?
一、提高教師素質,增強情境創設藝術
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時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把新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并能舉一反三,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有效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發揮聰明才智,各個學校可以針對本校實際情況,開展語文教研活動,從而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就教師個人而言,首先要深入學習、理解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原理,發現教學本質,并且時刻關注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動態。其次,還要全方面提升自身素質,潛心研究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總結經驗,使講解深入淺出,提問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要根據創設的情境發揮現場表現力,使情境富有感染力,讓每一個學生都真正融入到教學情境中。同時,教師還要提高隨機應變能力,發揮自身思維力和想象力。在一個寬松、自由的課堂情境中,學生的思維是擴散的,教師除了具備廣博的知識外,還需要較好的應變調控能力,以駕馭課堂。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師生有效對話
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將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課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的一樣,課文中的“話”也就像自己說的一樣。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親切、愉快,就越感到學習的輕松。教學中用得最多的是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改編課本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形似舞臺劇的表演來給學生創設情境,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轉換角色參與,創設出生動鮮活、情景交融的生活化情境, 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的興趣。重要的就是,要想實現對話的有效,體驗思維與情感的高峰,教師就必須在課前熟悉文本,理解文本,充分預設學生的反應和存在的問題,使自己對文本精神有充分把握,對學生問題又能應對自如。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有效對話,要求師生的心靈彼此敞開,并隨時接納對方的心靈。還有就是對話不僅僅是教學形式,而是體現為精神上的交流對話,師生互相學習,彼此交換知識,使各自的認知得以豐富和提高;師生互相影響,共同在人格上彼此感染,進而在精神上發生積極的認識。教師和學生都作為學習的成員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通過合作互動,使學習過程成為師生各自精神發展和生命成長的過程。
三、創設調動積極性的游戲情境
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小學生都喜歡做游戲,創設一個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是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情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策略去體驗和理解知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探索,使學習活動生動有效、事半功倍。例如:教師在教學《美麗的大公雞》這一課時,要求分角色朗讀。為了讓學生上好這節課,我做了頭飾,讓朗讀的孩子戴上頭飾上臺表演,孩子們又高興,又激動,人人都鍛煉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個學生都讀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這游戲的氣氛中,加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
四、利用多媒體,創設視聽情境
若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注重現代化科技手段”——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最大特點就是生動、形象和直觀。多媒體技術包括電影、電視、電腦等。運用電影、電視、等輔助手段和實物演示創設情境,把課文內容具體形象直觀逼真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小學語文書中的文章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陶冶學生的情操,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借助畫面再現課文美的情境,讓情境在學生心中產生,從而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特定氛圍,與此同時,學生也真切地體驗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妙處,為學生創造身臨其境的學習環境,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教學《七月的天山》這一課時,因為學生基本上沒有見過天山,所以在理解文中描述的情景很困難。這時教師就可以依課文內容制作了課件在網上下載一些關于在天山的圖片(大部分取七月份的天山圖片),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聲”“圖”來感受課文所述內容,讓學生輕而易舉地體會到了作者所描繪的七月的天山美景圖。又如:在教學《草原》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打開課件,讓學生欣賞草原的圖片,展現出草原的四季圖,讓學生進入情境感受大草原的美。
總結:創設情境是小學語文學科的需要,是學生發展的需要,更是現代教育的需要,它有力地打破了傳統的教學關系,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從而輕松、愉悅地學習,變學習為一種快樂,一種享受,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必須花大力氣去做好這份工作。
參考文獻:
[1] 李吉林.田本娜.張定璋.李吉林.情境教學―情境教育[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0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4).
[3] 闕春華.小學語文課堂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思考[J].新作文,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