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珠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力量,學生的學習會由被動轉為主動。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語文課堂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為學生滿足求知渴望、培養能力、陶冶性情、凈化思想的樂園,是語文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學習語文;興趣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是構成教育活動的主要因素。在教育的過程中,任何教育活動都是指向學生的,學生是教育的承受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課堂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課堂中的主體。他們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還不完善。他們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動的、鮮艷的、新穎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室之外的小鳥、飛蝶、蟲鳴都容易使他們注意力分散。他們的注意很難保持在一個事物上。有研究稱7—9歲兒童,注意的保持時間是20分鐘左右。因此小學低年級兒童在感知事物時滿足于事物的大概輪廓與整體形象,常常不對事物作精細的分析,容易忽略事物的某些細節。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學習在15-20分鐘之后,就應放松一會,然后再繼續學習。整個小學低年級,幫助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的注意力,發展有意注意,始終是對他們注意力培養的目標。根據這一年齡特點,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要想激發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課前激趣
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多種,激趣導入就是其中一種。在上課伊始以趣導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在備課時,我會充分鉆研教材,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教學過程。在執教一年級上冊《比尾巴》一課時,首先舉行了一場妙趣橫生的猜謎擂臺賽,看看哪位小朋友猜得又對又快。(教師出謎語學生猜,給猜對的學生戴上動物頭飾)。這樣的導入學生學的自覺、生動,為課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我還根據課的類型和特點,采取“故事引入”、“角色扮演”等方式導入新課。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課中持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好動,坐不住,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短。所以在一節課中,只設計一個游戲是不夠的,而應多設計幾個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掌握要學的知識和技能。
在我的課堂教學中,通常會用以下游戲活動:
1.生字角色扮演。選生字,做頭飾,把字寫在頭飾上;全班朗讀或小組朗讀,朗讀至該生字處,扮演者站出來大聲讀三遍;扮演生字角色的學生任意抽同學讀生字、組詞。扮演者問:“你看我是誰?”被抽中者:“你是X,你的伙伴是XX。”(例如扮演“拴”的同學走到一位同學面前,問:你看我是誰?答:你是“拴”,你的伙伴是“拴住”。)使識字教學變枯燥為新奇,變呆板為活潑,變主動為被動,從而提高識字效率。
2.兒歌鞏固教學。兒歌內容簡單,讀起來瑯瑯上口,饒有趣味,一旦記住便永久難忘。如在執教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窗前的氣球》時,把本課的生字編成一首兒歌:
病房有個科里亞,誰也不準來看他。
靜靜躺,呆呆望,孤孤單單想回家。
科里亞,別難過,你的同學有辦法。
紅氣球,飄來啦,祝你康復早回家。
久而久之,學生根據自己對生字的領悟,也編出了許多貼切的兒歌,大大提高了識字的興趣,以及學習語文的興趣。
3.巧用多媒體。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書本、粉筆、黑板等為主的教學手段,老師累,學生接受的信息也少,畢竟靠黑板板書信息是有限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種傳統的教學手段會逐漸被以多媒體和網絡為主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代替。現代技術教學手段集聲、視、圖、文一體,使原來抽象、不易感知的教學內容以聲、視、圖等多種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示出來,可以大大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使寓教于樂變成現實。在執教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假如》這片課文時,先讓學生觀看《神筆馬良》的故事視頻,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讓學生感知馬良手中神筆的神奇,為課文的教學做好鋪墊。大家樂在其中,悟在其中。
三、課后延趣
教學中我引導同學們走出書本,走出課堂有限的空間,走向生活、自然、科學無限的天地。通過組織開展特色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開展“尋找秋天”活動,語文課上,大家一起走出教室,來到校園里,各自尋找秋天的腳印。有的摘下黃色的扇形的銀杏樹葉,有的用筆描繪南飛的大雁,有的從草地上拔起枯萎的小草,還有的用稚嫩的小手借助拼音寫下秋天的贊歌。語文課上充滿了歡聲笑語,大家學得有滋有味。
興趣是學習的基礎,是學生探索知識,認識事物的內在驅動力。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學習效果以及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語文教學中要注意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參考文獻】
[1]胡帆.培養學習興趣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語文教學激趣四法.《Caizhi》,2012(9)
[2]徐洪霞.巧用識字方法提高低年級隨文識字效率.《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2
(長興縣和平鎮中心小學,浙江 湖州 3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