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久學
摘 要:小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在新課程改革下,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基礎數學知識,還要教會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提高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學生要做到學以致用,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并且能夠把學到的數學知識充分地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這就需要教師采用教學生活化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且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背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方法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比較注重理論方面的教學,而忽視了實踐方面的教學,導致的課堂現象是教師作為主體傳授知識,而學生只能盲目地做筆記,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深入了解和認知數學這門學科,喪失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和積極性,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采用生活化教學,讓學生能夠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發現數學規律,全方位地掌握這門學科。
一、小學數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1.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
陶行知先生認為知識來源于生活,并且服務于生活,這樣的教學方法才有意義,數學在學習過程中對數學必須要有正確的認知和理解,對數學這門學科有深層次的認知,不能只是局限于基礎知識方面,要培養學生的綜合邏輯性思維,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愿意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課堂成為學生交流思想的平臺,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帶來的樂趣,讓學生把數學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實踐教學中去。
2.生活化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在生活化教學中主要是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在教學中能夠充分地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和問題表達出來,教師只是起到一個良好的引導作用,這樣學生能夠做到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
二、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1.改革了教育的方式
在新課程要求下,各個院校都改革了教育的方式,教師也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斷地提高了教育的水平與質量,學生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只是被動學習,而在新課改的形勢下轉變為主動的學習地位,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
2.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仍然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
在新課改要求下,我國各個院校在逐漸轉變教育模式,但是仍然受到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教師還遵循傳統的教學理念,只是一味地通過大量的習題來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這樣非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三、在新課程背景下加強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方法
1.加強數學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把數學知識點和實際生活內容相互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發現數學,并且能夠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點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就需要教師加強數學教學內容的生活化,這樣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這門學科的積極性,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現實素材來展開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2.在教學過程中優化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優化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規則圖形與不規則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就近原則,把教室中存在的實物作為例子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規則圖形,什么是不規則圖形,這樣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對抽象的事物有全面的理解,加強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培養工作。
3.教師要布置生活化的數學作業
在數學教學中需要有課前預習、授課過程、課后復習三個階段,課后復習的重要形式是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做作業加深對課堂知識點的認知和理解。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對作業不產生排斥心理,教師要布置一些生活化的數學作業,使學生不僅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識點,還能夠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在生活中,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踐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總之,在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方式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創設貼近實際生活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并且能夠充分地應用數學知識,學會學以致用,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并且讓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知。
參考文獻:
杜春艷.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快樂閱讀:下旬刊,2013(1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