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實施,小學數學的教學目的由強調知識點的掌握變成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注重多元化能力的培養。因此,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要有相應的轉變,變原有的“傳播式教學”為“探索式教學”,變原有的“安靜的課堂”為“活躍的課堂”,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效率。以探索提高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的方式方法為目的,提出一些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存在的歷史悠遠,是基礎教學中必要存在的課程之一,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問題也不斷顯現出來。其表現在:首先偏離教學的目的,即過分重視讓學生掌握考試中高頻出現的知識點,忽視了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因此,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另外,學習課程太過拘束,束縛了學生好動的天性,減少了學生動手的機會,不利于學生養成自主探索的學習行為,所以,教學方式必須有所轉變,不要舍本逐末,要改變重視教學形式,忽視學生健康發展的教學觀念。
一、改變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式
教師是學生學習生涯的指明燈,其引導、解惑、督促等的職能讓學生不會在人生始端迷失方向,讓其美名永存于世,被世代人所稱頌。在新課改階段,教師是關鍵的實施者,只有教師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才能為學生的學習源源不斷地注入新鮮血液。學校要不斷引進有新理念、新思想的小學數學教師,新思想與豐富經驗的相互融合可以使小學數學教學更高效。同時作為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師要勇于創新、不斷嘗試,將新的教學模式切實運用在課堂教學中。
二、以有趣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情境”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核心內容,情境的設置可以直觀形象地將數學問題呈現出來,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改變數學給學生留下的“枯燥無味”印象,使學習過程更添趣味性。例如,在學習“一位數除數的除法”時,老師可以和學生交換角色,讓學生隨便說一個數字,由老師來判斷是否能被某個數字整除。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對老師充滿敬佩之情,從而更愛聽老師的講課,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的興趣,使之更愿意參與到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之中。
情境授課也可以說是一種實踐,它通過設置相關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去解決,例如,在數學學習中有很多需要丈量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求真知,更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明白數學不是抽象的,而是存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