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占斌++傅松年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教學理念也在進一步創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理念逐漸難以適用于當前的教學環境,而導學式教學法的引入則很好地解決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存在的難題。
關鍵詞:導學式;小學數學;應用
一、導學式教學模式的基本界定
導學式教學法是在教師已經認識和掌握了教學規律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充分運用好教學資源,加強師生互動,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其教學重心在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與智力的開發,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有效的方法,把講授、自學、討論、練習等形式與方法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研究能力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求知、探究、應用、創新,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情境導入,引入實踐
導學式教學模式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在學習目標擬定、活動方案設計以及課后探討研究等階段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進行數學教育時,教師可以通過進行特定場景的設定,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探討,從而誘導學生自主進行思考與學習。在情境的轉換中,既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又能促進課堂氛圍,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例如,在探討“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操場上固定兩個參照物,然后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路線到達,使他們自己通過實踐得出最短的距離。最后再由教師總結并做出相應指導,這樣就很容易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課堂探討,課后總結
不可否認,數學教學是相對枯燥、乏味的。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記憶,進而促進教學質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課間的探討以及課后的總結是必不可少的。課堂探討是學生對于問題進行思索與整理的過程,在總結探討中,既可以是組際之間的交流,還可以是全班之間進行交流、辯論,有助于學生之間相互探討交流,將不同的觀點進行整合,進而得出正確的結論。而課后總結則是對于所學知識的回顧和鞏固,有利于加深學生的印象和記憶,使學生能夠真正了解并使用所學知識,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總之,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靈活運用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教師通過導入式教學的運用,既能活躍課堂氛圍,便于課程的良好進行,同時能夠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參考文獻:
王炎.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