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米勒作為解構主義批評的重要人物,其在《閱讀的倫理》一書中引入“倫理”這個概念,實現了解構主義理論內部的一個巨大轉向,為解構主義面臨的諸多質疑做出了有力地辯護。本文試從《閱》書產生的背景、書中涉及的閱讀倫理及閱讀中的倫理時刻等幾方面進行簡要述評。
關鍵詞:閱讀;倫理;解構
作者簡介:吳潤,女,漢族,(1990.4-),河北滄州人,河北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2--01
上世紀80年代,文學研究的中心發生了重要的轉變,由內部修辭研究轉向外部關系研究。人們的研究重點也由研究符號與符號的關系轉到研究符號與事物的關系上來。此時,解構主義批評被理論界指責為一直沉迷于語言的自由嬉戲,不關心真實的社會和歷史。為此,米勒扛起了為解構主義辯護的大旗。《閱》書即是米勒對質疑解構主義批評的回應,也是其對解構主義閱讀倫理學的獨創性貢獻。
批評解構主義的理論家認為,解構主義削弱了所有人文主義研究的價值,使作品闡釋變為語言的自由嬉戲。米勒當然不同意這種指責,他認為,解構主義所主張的恰恰是尊重文本,不可隨意闡釋。為此,米勒提出了“閱讀的倫理”,即指要接受閱讀的責任,尊重文本表達出來的東西。米勒想要通過閱讀的倫理來證明,正是源于文學作品中語言的內部命令迫使批評者認識到異質性在任何文學作品中的存在。而讀者和批評者所能抵達的這樣的時刻就是閱讀的倫理時刻。
米勒在該書中指出,閱讀的倫理時刻包括兩個方面。首先要對文本中不可拒絕的要求進行回應,另一方面,這種回應又是自由的,讀者必須為自己的回應及產生的結果負責。首先關于這種回應的必然性,米勒指出康德曾在《道德形而上學的基礎》中討論過關于何謂道德的問題。“唯一真正的道德行為應該是這樣的行為——在這樣的行為中執行這樣的命令完全不顧及其他的后果道德律是一種絕對的命令,一種直言律令。他之所以有效是無條件的,絕對的。”也就是說,真正的道德行為不是源于我們對某事物的愛好和恐懼,而是源于對絕對命令的尊敬。比如說,我們尊敬一個人,實質上是對其身上所代表的法則和品質的敬重,這就好比,我們對文本的尊敬,實則是對文本背后的法則的尊敬。換言之,當我們尊重文本時,我們其實是在尊重文本背后的法則。但悖論的是,當我們真正回應和尊敬文本背后的法則的話,我們將不得不舍棄文本本身,而讀出迥異于文本的內容來。這是因為我們要尊敬的法則體現在文本中,而文本作為我們通向法則的階梯同時也是阻擋我們親近法則的障礙物。因此,只有我們越過或舍棄該文本創造出新文本才能親近隱藏其后的法則。所以,閱讀中真正的倫理時刻必然意味著對背后法則的尊重和對原文本的背離。
另外,米勒認為對于文本的倫理回應又必須是自由。阿特里奇曾說:“對文本的回應是必需的,是從它是對一個不可拒絕的命令的回應的意義上說的;又是自由的,是從我必須為我的回應,以及我的閱讀行動可能引起的人際關系、制度、社會、政治或歷史的結果承擔責任。”米勒認為,對文本的回應必須是自由的,這是因為閱讀中的倫理時刻必定會導致行動的產生。這種行動有三個特征,第一,這樣的倫理時刻必然會導致某種進入社會、歷史或政治領域的行為產生。第二,任何真正的倫理行為必定是獨特的,個人的和特別的,因為我們與他者的關系永遠是個人化的。這種特性決定了公眾化的歷史或政治的行為與個人化的倫理行為經常交織在一起。但完全由政治或歷史來決定的倫理行為并不是倫理的,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非道德的,因為倫理行動才是政治或認知行為的源頭。第三,任何真正的倫理行為必然要引發其他的行為,但引發的后果不是行為者可以控制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必定有一種施為性力量從閱讀行為的語言交易流向知識、政治和歷史的領域”。也就是說,在我們的閱讀中,我們是通過語言轉義來獲得理解的。但是,語言轉義本身蘊含著一種無法被轉義系統所認識的施為性力量,這種力量會伴隨轉義系統的運作而進入知識、政治和歷史領域。這樣,在這三個領域所獲得的意義就無法完全為我們所掌握,因而必然又會引發新的閱讀與闡釋,而這個過程必然是循環往復永不停歇的。
因此,在米勒看來,閱讀行動不可能窮盡文本的所有含義。所有的閱讀活動以及閱讀活動中的倫理行為歸根結底就是賦意行為,就是給本沒有意義的事物強加一個意義,這就好比是給一個沒有生命的或已死亡的東西以生命。這樣的賦意活動的一個根本特點就是對已知的文本中的異質成分進行組合,以便產生新的意義。但是,由于對諸成分進行組合的普遍性的法則并不存在,所以一個普遍意義或倫理決定在理論上就無法實現。在真正的閱讀中,任何讀者都孤獨地面對文本,沒有任何外在的抽象的法則可以指引他,他只能憑借文本所給出的信息做出反應,而且無論好與壞,他都必須自己面對,為自己的閱讀行為負責。
綜觀,米勒提出閱讀的倫理有力地反駁了批評界對解構主義批評的人文性缺失的批判,說明解構主義批評是行之有效且富有啟發性的文本解讀方式,使解構主義研究走向了更深處,在其理論生涯中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J.Hillis Miller.The Ethics of Reading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7.
[2]希利斯·米勒著、郭英劍等譯.重申解構主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