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潔+陳瑞瑞
摘 ?要:經典是進行獨立創作的依據和前提,經典為日后的創作提供了范例和樣板。對它們不可輕視亦不可遠離。經典的作用蘊含在研習繪畫的各個環節中。學習經典如同在藝術的世界中懷著一顆虔誠的心與大師零距離的接觸。從而感受杰作的魅力,理解杰作的精髓,吸取杰作的營養。經典是藝術大師們經過思考與提煉從自然中萃取出來的精華。在今天的藝術創作中,應將這昨日的精華融入當下的血液中創作出明日的經典來。
關鍵詞:經典;作用;繪畫
作者簡介:
馮潔,出生年月:1984年7月;性別:女;學歷:研究生;專業:油畫;研究方向:美術學;籍貫:江蘇無錫。
陳瑞瑞,出生年月:1983年7月;性別:女;學歷:本科;專業:動畫;研究方向:動畫教學;籍貫:河北承德。
[中圖分類號]:J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2--01
前言
掀開美術史,將發現幾乎每個畫家的藝術之路上,都受到歷代大師作品的直接影響或間接啟示。觀摩經典的作品仿佛與大師親密接觸一樣。在大師們的名作前駐足,感受藝術的無限魅力。楊飛云曾說,偉大的經典從創造出來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輝煌。這樣的藝術不單是為那個時代、為那些人創造的,而且在人類心靈的共鳴中有著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藝術的個性在人性的共振中產生了穿越時空的經典價值,從而永恒??梢哉f,經典是畫家藝術前進中的標尺、范本,對它們不可輕視亦不可遠離。經典的作用蘊含在研習繪畫的各個環節中。
一、學習經典的目的與意義
經典是藝術大師們經過思考與提煉從自然中萃取出來的精華。在今天的藝術創作中,應將這昨日的精華融入當下的血液中創作出明日的經典來。經典是進行獨立創作的依據和前提,經典為日后的創作提供了范例和樣板。學習經典如同在藝術的世界中懷著一顆虔誠的心與大師零距離的接觸。從而感受杰作的魅力,理解杰作的精髓,吸取杰作的營養。畫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有選擇地進行學習,此時經典作品在不同的畫家那里會呈現出不同的價值。
二、經典在研習繪畫中的作用
經典的作用蘊含在研習繪畫的各個環節中。研習繪畫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表象模仿”階段,也就是單純的模仿經典作用的外部特征,使學習者可以進一步認識經典作品。第二階段為“機械套用”階段,也就是將在經典作品中體會到的規則套用到創作中,使學習者更好的理解經典的精妙所在。第三階段是“靈活運用”階段。也就是將已總結的規律融會貫通創造性的應用在新的作品中,提升作品的藝術魅力。
(一)“表象模仿”階段
在“表象模仿”階段,畫家通過單純模仿經典作用的外部特征,進一步認識經典作品。雖然人們常說鸚鵡學舌式的表象模仿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在機械復制手段高度發達的今天,一模一樣地仿制效果毫無意義。加之由于年代的久遠、材料技法的失傳等原因,人們根本無法確知大師采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所以人們也根本不可能復制出一件一模一樣的作品。但是,正所謂“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在研習繪畫之初,通過這種描摹經典表象特征來學習和理解經典作品,還是有一定價值的。此時,學習者的目標很明確——只要做到與經典作品表面上看著接近就可以。有趣的是,臨摹時將發現本以為看得爛熟于心的那些作品,當動手一筆一筆地解讀時,才好像第一次踏踏實實地走近它,這將會得到其他一切方式所無法比擬的收獲。
(二)“機械套用”階段
在“機械套用”階段,畫家通過將在經典作品中體會到的規則套用到創作中,從而更好的理解經典的精妙所在。很多人都認為,“機械套用”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實則不然,可以回想一下,在剛剛接受一個新事物時,人們總是多方面的總結概括,希望找到某個規律或是總結出某個程式,便于更好的理解這一事物。同樣的,在學習繪畫時,我們也可以通過解讀經典而總結出各種的程式和規律,將其直接套用在自己的作品中進行檢驗。這樣的作品可能缺少情感又脫離自然,但是,卻是剖析經典的好方法,一則可以直接檢驗出從經典中總結出的那些程式和規律是否正確有效。二則可以借助大師的眼睛看世界。這就如同在學習者和自然之間,借用經典這個標尺建起了一座橋梁,幫助學習者在日后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三)“靈活運用”階段
在這一階段,學習者可以將之前總結出的經典規律靈活的應用于新的創作中。當通過“表象模仿”,漸漸理解了經典的本質。又通過“機械套用”慢慢體會了經典的內在規律。此時,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藝術家的個性,創造性地將那些規律運用于創作中。學習經典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可以創新的,是可以在理解的基礎再創造的。因而,經典是創作出更加輝煌燦爛的藝術品的基底。經過藝術家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從具體到抽象的提煉過程,使作品中的形象更鮮明,語言更清晰,使作品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結論
今天的繪畫有了許多新的發展,可謂是目不暇接,但是經典的價值仍不可小視。研究經典作品無論是在學習繪畫之初,還是在個人創作中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安格爾曾說,我們唯一可做的,是學會把這些美收集到一起,嚴格地說,希臘雕像之所以超越造化本身,只是由于它凝聚了各個局部的美,而自然本身卻很少能把這些美集大成于一體。可以說,經典是從自然中萃取出來的精華。于是,在藝術創作中,應將這昨日的精華融入當下的血液中創作出明日的經典來。
參考文獻:
[1]楊飛云.臨摹經典——藝術的朝圣之旅[J] 美術大觀,2011(01)
[2]朱伯雄.安格爾論藝術[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79年
[3]張曉杰.淺談臨摹與美術學習[J] 美術大觀,2011(01)
[4]丁海涵.蔡可群.油畫臨摹的價值與教學改革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