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專業發展水平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目前學科評價有政府標準,但是專業評價沒有政府標準,而社會中介機構中的專業評價機構眾多,評價標準不一,結果差距也很大,高校對社會評價結果褒貶不一。高校專業校內第三方評價正是基于這樣的形勢而產生的。校內第三方評價相對于社會中介機構的評價來說,具有客觀、公正、全面的特性,值得進一步探索。
關鍵詞:第三方;專業評價;評價體系;評價過程
一、第三方評價概述
現代大學治理,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教育教學評價。而要構建科學的大學評價制度體系,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讓一定數量的第三方專業評價組織得以建立起來,并讓它們在沒有政府干預的條件下建立行業自身的規則,在相互競爭中建立自己的信譽,在相互競爭中優勝劣汰。第三方專業評價組織不但可以更好地體現不同利益相關者對大學的利益訴求,而且由于它們不直接受政府的管理,專業性強,可以更好地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對大學學科、專業、課程等方面的建設起到持續的促進作用 [1 ]。高等教育評價是對高等教育教學、科研創新、學科專業建設等工作做出客觀評價和鑒定的過程,對高等教育起診斷、導向、激勵和監督作用,是教育主管部門對高等教育進行宏觀管理、監控和引導其發展的重要依據 [2]。高等教育第三方評價主要是指由介于政府、社會和學校之間具有獨立地位的法人實體對高等教育進行的評價。一般來說,這一實體是一種專門性的評估組織,通過接受業務委托,對高等學校的辦學能力和教育質量進行價值判斷和(或)診斷,并且通過評估結果影響委托人與被評估者的決策 [3 ]。獨立、專業的第三方評價機構是隨著現代大學制度的不斷深化而逐漸產生、發展的 [4 ]。校內第三方專業評價是指在高校內部除專業建設與專業管理以外的部門對高校內部專業發展狀況進行評價的過程。校內第三方從機構上首先要排除學院和其他的專業教學單位;其次是專業建設的管理機構;最后校內第三方應該是專門的研究機構。校內第三方評價主體特點包括:首先,該機構必須獨立于專業建設之外。其次,該機構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最后,該機構還應該有一支評價隊伍。專業評價是一項工作量大、技術含量高的工作,必須有一支高素質、有理論、懂技術的隊伍作為支持。
二、江漢大學校內第三方專業評價的實踐探索
江漢大學專業評價工作于2012年開始,由于該項專業評價的結果是給所評專業標星,因此,又稱“星級專業評價”。評價體系是高教所自行研發的指標,具有原創性,該評價指標體系還融合了當前社會上對于高校專業評價的多方優點,具有較強的科學性。
1.研制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
(1)指標體系制訂的原則
專業評價的首要工作是制訂指標體系。高教所在研制星級專業評價指標體系時應把握如下幾個原則:
一是科學性??茖W性的原則就要求這個指標體系能夠反映出專業建設的內在要求。二是合理性。在綜合社會上其他評價指標體系的過程中,有些指標體系是針對研究型大學的。三是可操作性。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最終還是要落到實際評價活動中。四是動態性。星級評價的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能一次評價終身定性。
(2)指標體系的基本結構
江漢大學“星級專業評價”指標體系基本結構為:一級指標3個:教學資源、教學質量和科研成果。二級指標7個:人力資本、教學基礎、專業優勢、教師水平、學生水平、成果質量和科研效益。三級指標15個:教育實力、教學團隊、儀器設備、實驗室建設、人才培養、重點學科、特色專業、教學水平、研究水平、培養質量、學習效果、科研項目、科研基地、科研獎勵、科技成果轉化。觀測點49個。
2.嚴謹的專業評價過程
(1)確定數據目標學校
各專業發展的等級主要根據全國相關專業發展水平來確定,在選定5星級專業(參考武漢大學邱均平的專業評價結果)為目標專業,以其他等級高校專業發展水平為其他等級,這樣就要有針對性地前往相應學校搜集相關專業數據。
(2)開展數據搜集
①到高校實地調研
為了得到其他高校的專業建設數據,高教所根據每年評價專業的情況,每年分批前往各兄弟高校獲取相關數據。通過到各高校的調研,不僅了解了各高校的專業發展情況,也同時調研了各高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理念,特別是各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發展及工作職責。了解各高校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加強了校際之間的交流。
②采用網站搜索
由于實地調研受制于經費、時間的約束,不能大規模、長期開展,為此,高教所采用了網站搜索相關數據的途徑。由于當前高校積極響應信息公開制度,網站上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3.收集數據,開展星級專業評價
每年都做到工作有方案,實施有步驟,將工作分配到個人,明確每個人評價的專業,從而使工作化整為零,易于操作。在已經完成評價的專業中,每個專業都做到有專人負責,從標準制訂、數據收集、星級評定,都由專人完成。
根據各專業所報數據,結合指標體系的標準,對各專業進行星級評定。
4.科學運用專業評價的結果
截至2013年,我校共有36個專業參與評價,其中5★專業1個(藝術設計),占參評專業2.7%;4★專業6個,占參評專業19.4%;3★專業24個,占參評專業66.6%;2★專業5個,占參評專業11.1%。
星級專業評定不是目的,只是專業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校專業建設的一種手段。
5.校內第三方專業評價成效
目前,通過開展星級專業評價工作,各個學院對各自專業發展情況有了基本的了解,尤其是對專業負責人促進較大,促使專業負責人關注本專業實際建設情況,花氣力動腦筋搞好專業建設,近幾年學校在人才隊伍及專業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
(1)學科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學校通過多途徑和方式引進高層次人才,擁有雙聘院士2人,湖北省“百人計劃”特聘專家1人,楚天學者18人,“湖北產業教授”1人,武漢市創新崗位特聘專家2人,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入選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19人入選武漢市“213人才工程”和“十百千人才工程”,9人入選武漢市黃鶴英才計劃,8人入選黃鶴英才專項計劃。
(2)專業建設開創新局面
自開展星級專業評價以來,學校強化本科專業建設,修訂出臺《江漢大學本科專業建設與管理辦法》,根據社會需求和資源優勢,新增物流管理、音樂表演、藥學、播音與主持藝術、酒店管理等11個本科專業,學校本科專業總數達到68個;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初步建立專業管理預警機制;專業建設項目顯著增加,7個專業被批為省級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4個專業獲批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立項,其中化學工程與工藝獲批為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013年)。
三、經驗與反思
江漢大學校內第三方專業評價已經進行了三年,通過三年的評價,我校專業建設找到了方向,明確了思路,也發現了問題,學校專業建設整體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學校領導和教學管理部門也對學校的專業有了充分的認識,同時也找到了我校專業發展與其他相關高校專業發展之間的差距。通過三年的工作,我們有如下經驗與反思:
1.校領導重視,管理部門支持
學校領導重視是高校能夠順利開展專業評價的先決條件。我校星級專業評價的最初設想就是我校校長提出來的,校長認為需要通過對專業進行評價,了解家底,發現問題,最終提升專業建設水平。特別是作為校內第三方評價主體的高教所,在學校是一個純研究機構,對其他單位沒有資源調配權,要開展這項工作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在校領導的鼎力支持下,星級專業評價得到了很好的開展。
2.科學制定指標,合理開展星級評定
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是開展專業評價的前提。指標體系的制定不是只用來評價的,要讓所有參評的各專業負責人,甚至是老師都要了解,從而使各專業在進行專業建設中有建設和發展的目標,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在開展星級評定中要做到科學、客觀、公正,評價結果要讓所有人都信服。這就要求星級評定中的數據收集要全面,評價標準要詳細,評價的步驟要合理。同時,評價結果要和社會評價結合起來,校內評價和校外評價相結合。
3.制定激勵機制,調動各方積極性
校內第三方評價有其優勢,同時也有其不足。如果只是作為第三方,沒有聯合管理部門,校內第三方也很難開展相關評價工作,因為可能會遇到部分學院、專業負責人不配合的情形。為此,在保持校內第三方的基本條件下,要與校領導、專業建設管理部門相配合。同時要制定相應激勵政策,對評價結果好的要給予獎勵,對評價不好的要給予一定的約束。
參考文獻:
[1]儲朝暉.積極推動第三方專業評價機構的建立[J].教育與職業,2014(4).
[2]肖建忠,陳小娟,賈秀險.高等教育評估多元化研究[J].高教探索,2013(1).
[3]楊曉江.國外高等教育評估中介機構發展軌跡試探[J].外國教育資料,2000(4).
[4]儲朝暉.歐美大學專業評價對中國建立獨立第三方評價的啟示[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12(4).
作者簡介:劉義,男,1976年出生,江西樟樹人,江漢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博士,主要從事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院校研究。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