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秀華
摘 要:長期以來,班主任工作繁、難、累,極易產生工作倦怠,被動應付。究其原因,班主任管得太多,講得太多,做得太多,導致學生被高度壓抑,怨聲載道,不服管理;班主任煞費苦心,管效不佳,無所適從。針對這種情況,不斷創新班級管理方式,尋找破解管理難題的方法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時期;班級管理;價值觀;活動
當今,如何在社會關注度高、家長期望值大、學生管理難的情況下走出一條班級管理的新路子,讓班主任從紛繁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實現班級“民主、和諧管理”,努力達成“精致高效”的新常態,是每位班主任必須認真思考并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實施民主管理,讓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體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及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民主意識逐步增強,他們對“一言堂”“家長制”的傳統管理方式表現出很強的抵觸情緒。“按圖索驥”只能使班級管理沉悶乏味,讓學生“敬而遠之”。在此情況下,班主任必須應試而生,順勢而為,主動適應學生的心理變化,創新管理方式,從“臺前”走到“幕后”,讓學生“當家作主”,班級計劃集體討論,班級制度集體制定,班級活動集體策劃,切實增強每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充分激發每個學生的管理熱情,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信任學生的能力,包容學生的缺點,形成民主、開放、包容、和諧的班級生態,促使班級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二、引導自主管理,讓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
要實現“自主管理,精致高效”的目標,班主任必須順應潮流,更新觀念,認識到學生是班級的主人,要充分發揮其管理班級的主動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管理之中,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落實,時時有檢查”。一開始,學生從被人管理轉變為自我管理會比較困難,因為學生不會管理,無從下手,一時難以適應。這就需要班主任對學生進行自主管理的引導、指導和訓練,并逐步放手。一旦班級自主管理步入正軌,班主任只要指導、督促、檢查,各項工作都將開展得井井有條,輕松而富有特色的管理不再是難事。
三、注重愛心管理,把愛的陽光灑向每個學生
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班主任一定要把愛作為重要的教育手段,用愛溫暖學生、激勵學生,讓學生在灑滿愛的班級里享受愛的喜悅,體驗愛的幸福,感受愛的力量。
要真正踐行愛的教育,班主任必須做到“三有”:有愛的情感、有愛的行為、有愛的藝術。有愛的情感就是要求班主任要胸中有愛、心中有情,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學生,自覺融入學生中間;有愛的行為就是要求班主任要時刻關心學生的學習、思想、心理狀況,關注學生的舉手投足,洞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調整教育策略,對一些問題學生和特殊家庭學生給予關照;有愛的藝術是一個非常高的要求,班主任要有獻身教育的使命擔當,有愛生如子的教育情懷,要把愛的教育貫穿于學習、實踐、反思、創新的全過程。
四、強化文化管理,讓文化因子喚醒和浸潤學生的心靈
“有墨而無識囿于一隅,有識而無學則失之淺窄。”班主任要把建設先進的班級文化作為班級管理的重要抓手,精心謀劃,用心落實,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特色鮮明的班級文化,讓學生在文化浸潤中健康成長。
1.培育核心價值觀
班級核心價值觀是班級全員精神行為的風向標,它引領學生的精神成長,體現師生的價值追求,具有時代性、獨特性,為班級全體成員所認可并自覺踐行。在此基礎上,按照激勵性和人性化的要求,認真研究班級文化設計,包括班級愿景、班風班訓、班規班紀等,把它作為班級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張貼于教室內,要求學生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行為逐步規范,班級凝聚力越來越強。
2.培育行為文化
一個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判斷其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班級管理的重要任務。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勤奮刻苦的學習習慣、節儉衛生的飲食習慣、樸素健康的生活習慣、活潑陽光的鍛煉習慣。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要以《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依據,運用各項班級管理制度進行約束,著力抓細節、抓常態,綜合運用示范引導、表彰激勵、批評懲戒等措施,促進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3.培育活動文化
教育靠體驗,體驗靠活動,能力在活動中提升。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必須要開展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活動,讓班級在活動中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成長。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如運動會、藝術節等,在比賽中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組織開展富有班級特色的活動,如班級文化墻策劃、節日聯歡等,活動內容充滿教育性、趣味性和多樣性;活動設計力求科學化、特色化,讓學生全員參與,人人啟智。
總之,班級管理就是一項充滿創造性和人文性的復雜工作,只要每一位班主任甘愿付出心血和智慧,遵循教育及學生成長規律,以對學生未來高度負責的精神,殫精竭慮,定能把班級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張善海.淺談中學班主任管理藝術[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2(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