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猛(山東農業大學 山東泰安 271018)
?
中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現狀與調查研究
孟猛
(山東農業大學 山東泰安 271018)
摘 要:在高校體育事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推進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是新時期高校體育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高校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該文通過對山東10所高校的調查,分析了現階段中國高校產業化發展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之上,從強化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指導、轉變思想觀念、推進人才培養三個方面,闡述了中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的策略。該文旨在強化對現階段中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的認識,就推進其發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高校體育 產業化 現狀 發展對策
體育產業化發展是新時期體育發展的焦點,也是高校體育發展的著力點。近年來,我國高校積極推進體育產業化發展,在諸多領域取得成效,對于助力高校體育事業發展,起到積極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起步晚,在制度保障、發展環境等方面,存在諸多的不足與問題,以至于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面臨困境。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深化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是高校體育事業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謀發展的重要途徑。
1.1 調查對象
該文以山東的10所高校(山東大學、聊城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山東商學院、青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濟南大學、濰坊學院、山東科技大學)作為研究對象,并進行問卷調查。其中, 對24名副高職稱以上教師進行專訪。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該次調查研究共發放問卷3500分,收回3028份,回收率86.5%。其中,有效問卷2 918份,有效率96.4%。
1.2.2 專家訪談法
對10所大學的副高職稱以上教師進行訪問調查,并通過專家對調查問卷進行效度評價。其中,評價為“較好設計”以上89.2%。
2.1 體育經費存在較大不足,產業化發展受阻
隨著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體育作為重要組成部分,推進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是新時期高校體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但是,體育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在于充足的體育經費保障。從實際來看,高校體育經費的來源渠道單一,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高校體育在性質上屬于公益性事業,資金來源在理論上應該不僅有國家財政撥款,還可以來源于社會團體、社會贊助等途徑。但是,在統籌謀劃的過程中,國家財政一家獨辦的情形十分明顯。在調查的10所高校中,體育經費占教育總經費的比例較低,具體如表1所示。體育經費的不足,成為高校體育產業化困境的重要因素,產業化發展受阻。
2.2 體育場館開發程度不足,可利用空間很大
在調查研究中,10所高校的體育場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場館開發不足的問題。其中,有39.2%的高校體育場館提供有償服務, 有60.8%在有償服務領域尚未開展。在開展有償服務的高校中,以每周5天工作日的時間來算,體育館平均每日利用時間2.5 h。而在雙休及節假日階段,場館平均每日利用時間5.3 h。因此,在體育場館的開發及利用方面,高校存在開發程度不足,利用不到位等問題。
2.3 體育產業消費及有償服務情況
對于大學生體育消費而言,主要的消費項目為運動服裝、器材及飲料等,平均每位大學生在校花費250元。而大學教師的體育消費主要在于投資領域,如體育健身投資,平均每位大學教師年均消費450元。此外,在有償服務中,開展權經營性體育有償服務的高校占比20%,大部分高校面向校內外所有的體育愛好者。并且,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方式多樣化,有72%為場地租賃;46%為承辦運動比賽;53%為體育用品銷售和借租。因此,高校體育產業的經營模式發展多樣化,在助力產業化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表1 10所高校體育經費情況
當前,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取得了諸多成效,但也存在諸多問題,無論是體制問題,還是經營管理問題,都強調體育產業化發展的著力點在于創新,在于突破體制的禁錮,轉變思想觀念,為體育產業化發展謀劃好路徑,創設好內外環境,支撐高校體育產業化可持續發展。
3.1 強化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指導,突破發展體制的困境局面
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應強化產業政策法規的導向作用。當前,中國應進一步強化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的法規政策制定,在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大背景之下,突破發展體制的困境局面,助力高校體育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的經營發展。首先,體制困境是當前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的重要阻礙,進一步明確產權關系,形成良性的產業發展模式,實現真正的“自我經營”、市場化運作,都是新時期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其次,逐步建立完善的體育產業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確保體制與當前市場經濟的適應性,提高運行機制的保障力,為體育產業化發展創造良好的內外環境。
3.2 轉變思想觀念,產業化發展意識下的理念創新
在調查中發現,不少高校的體育場館存在“業余經營”的特點,并且有償經營尚處于初級階段,在很大程度上為學校的創收造成一定的影響。一方面,高校在經營理念方面,缺乏先進的理念支撐,且營銷手段缺乏,很難以在市場化運作的背景之下,吸引體育消費者;另一方面,產業化發展意識淡薄,傳統思想觀念桎梏。因此,首先,高校應拓展產業經營項目,并且在市場占有率等方面,進一步提高。在整合網球館、羽毛球館、健身房等創收經營項目的同時,進一步強化經營策略的構建,擴大各大場館的市場占有率;其次,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模式;轉變傳統管理松散的現狀,轉而以科學的激勵機制,提高場館的管理效率,降低場館資源閑置和浪費等情況的發生,盤活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
3.3 強化橫向聯合與經營協作,積極推進人才培養
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的深入開展,應強化橫向聯合與經營協作,充分發揮社會的參與。一方面,實現優勢互補,強化高校與社會之間、高校之間的互動聯合,依托市場化的運作發展,為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夯實基礎;另一方面,高校要積極推進人才培養,在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的同時,強化對綜合型管理人才的培養,強化高校在體育產業化發展經營中的管理能力。與此同時,高校也要優化與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強化體育產業與經營網絡的建立,提高體育產業的知名度,有助于壯大市場占有率。
綜上所述,中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是高校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有著顯著地現實意義。雖然,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取得了諸多成效,但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仍要強化制度建設、思想轉變、經營理念創新,為中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創造良好的內外條件。
參考文獻
[1]孟猛.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產業化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1.
[2]藍榮,周德書,閆萬軍.中國傲笑體育產業化現狀與趨勢[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5):17-19.
[3]張茂林.對山西省高校體育賽事產業化的現狀分析和思考[J].搏擊,2011(6):29-31.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6.121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c)-0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