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海榮 楊學欣
摘 要: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小學語文是教授我們母語的科目,也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本學科,一直都是教師想要讓學生提高成績的科目。從新課程改革開始,合作式的學習方法逐漸走入課堂,我國認識到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具備的優越性。但是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問題,阻礙了合作學習的發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怎么應用合作學習是本篇文章需要探討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有效政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4C-0037-02
合作學習就是一種師生之間的互動,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提出師生之間應該互相探討、互相研究、互相問答、互相啟發的理念。大量的實驗表明,合作學習的方法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成績。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模式,小組成員通過分工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現狀
(一)合作學習的積極影響
相比傳統教學合作學習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使用合作學習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非常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老式的教育方法中看重的是老師的水平,課上老師設計內容是否合理。而在新課程改革后的課堂,注重的是課堂的生成狀況和學生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學習過程中給予每個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使學生的自信心大幅度增加,不同于以往的上課方式,是以老師講為主,學生缺少展現自我的機會,一旦學生性格內向就很難主動回答問題,也造成了這些學生不思考不探究的懶惰心理,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合作學習改變了這個現狀,在課堂上學生們的討論非常激烈每個學生都爭先恐后參與到學習之中。合作學習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影響學習環境,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升,表現欲增加,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獲得了進步,達到了提升整體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人數過多造成的問題。
基于我國人口數量,教育資源投入的比例太低,教學設施不均等,還有師資力量的差距,導致班額數居高不下。大班額的教學導致合作學習效果甚微,由于入學學生人數多,教室空間過于狹小,一些良好的學習模式無法運用,老師只能通過大班教學實現教學目標。在大班教學中,經常會有老師照顧不周的時候,在分組學習的過程中,小組成員過多,導致小組學習的意義喪失,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是分散的,而且沒有自律性,在老師沒有監督到位的情況下,學生很有可能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繼而影響同學學習,導致班級學習風氣變壞。在大班額的情況下,如何將學生分組也是個難題,一個組人數太多,失去了分組的意義,分的組太多,教師不能照應過來。這仿佛是一個死結,嚴重制約著合作學習的發展。
2.缺少監督。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通常是邊互動邊學習的方式。一些老師對合作學習的理論理解不深,為了達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上任由學生們自由互動,忽略了監督指導作用,錯誤地認為學生互動的過程中越吵越好,殊不知到底有多少學生在討論和課堂有關的知識。雖然是合作學習,但是仍然要以教師作為主導,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老師的監督和指導,在實踐的過程中,就可以自發與他人合作。
一些教師在學生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游離于小組討論之外,從外表上看是在監督學生的討論,實際上老師在想下一步要怎么進行,老師不能融入小組討論,學生們失去了老師的指引,會使學習質量難以大幅度提高。由于學生年齡還小,多數是獨生子女,具有很強的個性,如果在互動過程中沒有老師在旁監督,很有可能會因為一些小事發生爭吵,導致討論偏離課堂。
3.不能合理的使用合作學習方法。
合作學習法作為新課改之后的創新學習方法,一些老師很難從原來的傳統教學方法上改變過來,一方面合作學習需要準備的時間比傳統備課長,一些教師會出現懶惰心理,不認真備課或者不使用合作學習法進行教學,從而導致了很多問題。
一些老師會每節課都使用合作學習方法,盲目將合作學習法應用到每堂課之中。還有一些老師不會使用或不愿使用合作學習法,出現了在使用上的不合理。一般在常識課中是不需要合作學習方法的,老師只是需要教會學生這個字怎么寫怎么讀,并檢查學生的讀寫是否正確;一些創新性的、需要探索的課程需要使用合作學習法進行學習。這就需要教師把握好度,在適當的課程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4.合作學習法過于形式化。
一些教師認為只要在課堂中有了小組討論這一環節,就是進行了合作學習,卻不知道所謂的合作學習是具有很多環節的過程。教師的片面認識,導致了小學課堂上出現了很多的合作學習,卻收效甚微。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使用的有效策略
(一)支持策略
合作學習是一種創新式的學習方式,是適合我國當前國情的教育方式,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是一個漫長又艱苦的過程,需要社會各界幫助,不僅是老師單方面的改進還需要學校和家長的配合。
(二)提高教師的素質
教師是小學課堂中合作學習的計劃和實施的人,缺少了老師的參與,合作學習是無法進行的,所以教師的素質要求極其重要。教師在面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明白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怎么運用它進行高效的教學,在不能理解的地方多進行交流學習,查詢文獻,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問題,所以作為老師要從自身開始改變,才能將合作學習的效果展現出來。
(三)轉變師生觀念
教師在課上既是師者,又是學生的益友。老師應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需求,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這代表著學生和老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這種轉變的師生觀念,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距離,學生可以對老師提出意見,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比自己更好的創意。
(四)提高教師的技巧
教師在課上引導的過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不能濫用合作學習法,任由生在課堂吵鬧,也不能不使用這種學習方法,要掌握使用的方式。教師需要對合作學習有一個大體的掌握,讓每個環節可以銜接上,將時間、學生的需求、教學的目的都熟記于心。學校要定期讓教師進行教學學習,從而達到提高教師素質的目的。不光是要提高教師的技巧,還需要家長和學校的幫助,學校為老師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家長體諒老師的勞動成果,配合老師進行教學工作。
(五)提高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認知
學生獲得知識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學生需要認知什么是合作學習,教師在使用合作學習方法時要向學生講解什么是合作學習,要求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會發現、分享和接受,并讓學生明白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要自己掌握主動,學會思考和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合理應用,具有很好的先進性和引導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知道合作學習不是萬能的,它只是一種學習方法,只適應某些教學情境。進行合作學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和時間認真準備才能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玲萍.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預習中的應用與策略[J].教育導刊,2012,(9).
[2]尼瑪格桑.有關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4) .
[3]季惠萍.探究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運用——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課文《檢閱》為例[J].新課程,2014,(7).
[4] 王坦.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簡析[J]. 課程.教材.教法,2005,(1).
[5] 陳向明.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建設[J]. 教育科學研究,2003,(2).
[6] 王維鳳.合作學習 互動共進[J]. 安徽教育,2003,(2).
[7] 高艷.合作學習的分類、研究與課堂應用初探[J]. 教育評論, 2001,(2).
[8] 王坦. 合作學習述評[J]. 山東教育科研,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