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 初一階段,學生對數學概念逐漸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而在復習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采用習題變式教學的方式,進行“一題一課”的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關鍵詞: 數學復習課 習題變式教學 教學策略
復習課在初一數學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復習是初中數學教師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通過習題變式教學,使一題多變、多題重組,能給人新鮮感,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和熱情。學生只有在初一數學復習課中有所收獲,將基礎打好,才能在初二和初三的復習過程中更好地培養自己的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
一、習題變式教學對數學復習課的意義
習題課教學指的是以學生解題為主的一種課堂教學形式,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其對于學生深入理解基本知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從中吸取廣博的實際知識、技能等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對習題課教學進行研究,優化習題教學的實際意義。對于學生而言想要學好數學,除認真聽講外,更重要的是對所學內容,可通過做習題的方式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靈活運用。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喜歡做熟悉的題目,但問題的背景發生一點變化就會手忙腳亂。因此習題變式教學便呼之欲出,教師通常將精心設計的變式情境呈現于課堂,課堂因變化而顯得生動,學生的興趣也由此被激發,注意力被吸引,教師的這種變式教學和變式訓練很受學生歡迎。當然,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變”中發現“不變”的本質,從“不變”的本質中探索“變”的規律,在變式的過程中體驗如何去變,使學生不僅能解決“變”出來的問題,更要學會如何去變,這樣的習題變式教學才會更有效和深入。
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一些最簡單的命題入手,設計一些有層次、有梯度、要求明確、題型多變的例題、習題,訓練學生不斷探索解題的捷徑,發展學生的廣闊思維。
二、習題變式教學的具體策略
現在的教學資源很豐富,用哪種復習資料,教師和學生很難作出選擇。通過與幾位經驗豐富的數學教師的交流,加上自己所做的研究,我認為教師所選用的復習習題首先要“源于課本”,然后對它進行變式,使它“高于課本”,變式時要緊扣復習目標。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搞好習題變式的教學,特別是搞好課本習題的變式教學,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如何進行課本習題的變式教學?下面我對此談談看法。
1.題目條件一般化
題目條件一般化是指將原題中特殊條件,改為具有普遍性的條件,使題目具有一般性。將課本習題條件一般化,引導學生挖掘條件,是設計變式題首先考慮的一種方法。
2.改變題目背景
改變題目背景是指在某些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改變另一些條件的形式,使問題得到進一步深化。在教學過程中,變換習題的形式可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3.聯系生活實際
聯系生活實際是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強烈的數學應用意識,教師在習題變式過程中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聯想,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數學就在你的身邊”,通過聯系實際的習題變式教學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4.改變題目條件和結論
改變題目條件和結論是將原題的條件和結論都有所變動和加深,但所用的知識不離開“源題”的范圍,這種變式習題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授課類型而定。
將常規題變為探索題,是設計變式題的又一途徑。由常規題變出來的探索題,對學生來說更具創造性和挑戰性。
三、反思
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方式就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而學生的學習方式大都是由課堂教學方式所決定的,因為這樣的習題變式教學是結合新課標所提供的一種成功經驗。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呈現方式不再以傳統模式為基礎,而是以變式問題鏈條方式提出本節需要解決及等待解決的問題,真正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呈現知識產生、發展及應用過程。將點、串自主構建知識網絡體系,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四、總結
在數學復習課教學中,需要我們引導學生一題多解,讓問題由點構成線;引導學生一題多變,讓問題由線構成面;引導學生一題多用,讓問題由面構成體,才能充分挖掘題目的潛在價值,才能使學生在數學復習課中享受到樂趣,才能使學生更輕松愉快地學習,為將來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武巋.數學教學中變式教學的理論探索[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6,08:103-104.
[2]項衛麗.數學復習課“變式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考試周刊,2013,17:32-34.
[3]夏飛.談談變式訓練的設題方法[J].中國數學教育,2011,Z3:57-59.
[4]陳虹.提高初中數學復習課有效教學的若干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