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婧
【關鍵詞】 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9—0037—01
素質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但長期以來,學困生的問題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普遍關心的問題,它不僅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也給社會、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不能有效地解決好學困生的問題,素質教育也就不能深入地發展和推廣。因此,深入探究學困生形成的原因,解決學困生問題,消滅學困生現象,是當前教育發展中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學困生的成因
1. 學生自身的原因。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比較努力,花費的時間也比普通的同學多,然而效果卻總是不理想。究其原因,他們未能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例如,幾乎所有的學困生記單詞都是不管語音和構詞法,通常是死記硬背,亂背一通。更可笑的是寥寥幾個記住的單詞,居然還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如此的學習方法,學習效果自然是事倍功半。
2. 家庭環境的影響。學生所受教育的重要部分是由家庭教育來完成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起著引導和示范的作用。然而部分家長由于自身教育的層次比較低,自身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比較有限,因此很難對子女進行有效指導。更有甚者,有的家長對孩子灌輸“小學英語無所謂,初中英語重新學”的錯誤思想,長期接受這樣教育熏陶的孩子,學習隨心所欲,英語成績自然很不理想。
3. 學校教育的因素。部分小學英語老師由于缺乏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上課僅僅依靠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傳統的聽寫、朗讀、背誦等教學活動??菰锏慕虒W方法,沉重的課業負擔,只會讓學生產生嚴重的厭學心理,喪失了學習的動力。也有部分教師對學困生采取不恰當的態度,經常挖苦、嘲笑他們,從而使學困生產生了消極、憎恨的情緒,給學習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轉化學困生的對策探究
1. 與學困生建立融洽的關系。學困生常因受到周圍人的訓斥、諷刺、挖苦、冷眼相待而感到孤立、無所依靠,他們也需要溫暖、需要愛。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積極因素,長善救失,激勵上進。對于學習品行均落后的學生,除了提高他們的求知欲,找時間給他們補課外,還要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增強他們上進的信心。
2. 通過談心的方式找準轉化的突破口。學困生大都對自己要求不嚴格,長期以來形成了自由散漫的習慣,對自己缺乏信心,對家長和老師的教導不能認真對待。其實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自己能得到同學和老師的關注。為此,在課余休息時間我分別找他們談話,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他們像朋友一樣談話。剛開始他們對我還不能完全信任,所以很不情愿把真話說出來,于是我就經常抽空和他們談。慢慢地,他們開始與我交心,在和他們交談的過程中我也了解了學生各自學困的真正原因。
3. 幫助學生確定明確的學習目標。目標是動機,是人行為的宗旨。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推進學習的潛在動力,只有激發潛在的動力,學習效果才能得以發展和提高。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懂得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分數和文憑,更是讓自己具備一定的交際能力,以適應科技時代的改革和發展,并使他們堅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學習得法,一定能把英語學好。作為教師,應根據每個學困生的不同情況幫助他們制訂不同的學習計劃,樹立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及遠期目標。目標不要過大,要讓他們覺得這些目標就像樹上的桃子,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得到,使他們能夠嘗到成功的喜悅。.
4. 積極與家庭聯系,互相配合。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了解孩子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和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每個學生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讀的書,作為教育者,要做一個有心人。定期家訪,主動向家長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和學習情況,并且取得家長的配合。主動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打開心靈的窗戶,樹立信心,使他們鼓起希望之帆,奮勇前進。
總而言之,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各種各樣,只有搞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才能使素質教育得以全面實施。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充分了解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還要克服自身的原因,努力鉆研教材、教法。我們不僅要從教學實踐中注意改進教學方法,還要從理論高度上進行研究,因材施教,一旦我們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就能重新點燃學困生學習希望的火苗,那么,實現學困生的轉化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