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克明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導入語;設計方法;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9—0117—01
一、可用的導入方法
1.設疑問,引思考導入新課
即在導語中有意提出疑問,制造懸念來激發學生的求解愿望,讓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這符合中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的特點。
例如,我在講“古代埃及”這一節內容時,一開始就講:“同學們,我們中國古代有引人驕傲的萬里長城,你們知道古代埃及在建筑上留給后世的被史學界稱為七大奇觀的古建筑叫什么名稱?”同學們都爭著說:“金字塔”。我接著說:“好,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你們中誰還能說出有關金字塔地理位置、分布情況、建筑材料、結構特點、外形高度、歷史地位及有關的神秘傳說呢?”問題一提出,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獲得的知識不僅僅只是停留在空洞的名稱上,而且讓學生具有了感性的認識。
2.利用故事或傳說進行課堂導入
學生都愛聽故事,教師在上課前可講一段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
例如,在講“金與南宋對峙時的中國”時,我在上新課前講了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個人叫岳飛,他在其母親教導下,從小立下了報國殺敵的遠大志向,勤學苦練,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又熟讀了許多兵書。當時,北方全國軍隊南下侵犯宋朝,到處搶劫、殺人、放火,一直打到宋朝都城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俘虜了,國家和人民遭受災難,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恥。為保家衛國,岳飛報名參加了抗金隊伍……”我又說:“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述有關岳飛抗金的歷史事跡。”學生興致勃勃昂首盼我開始講新課。
3.利用音樂導入法
學生愛聽音樂,利用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適時選用歌曲播放作為導入方式,同樣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巴黎公社”這一節內容時,一走進教室就打開收音機播放事先準備好的國際歌:“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國際歌在教室內回蕩,全教室的學生都雅雀無聲,臉色肅穆地聽著這首歌。歌畢以后,我提問:“剛才你聽到的是一首什么歌?你們知道這首歌是誰作的詞和曲嗎?這首歌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嗎?”由于學生平時聽得最多的是港臺等流行歌曲,一時對這個問題回答不出。我就說:“這是一首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戰歌,名叫《國際歌》。它創作于巴黎公社失敗以后,由法國著名工人作家鮑狄埃、狄蓋特作成的,至于巴黎公社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其創立的過程是什么?后來又是怎樣失敗的?它留給我們的經驗和教訓是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課《巴黎公社》。”
4.利用名言導讀引入法
近幾年來,我校開展了以“生態道德教育”為特色的素質教育活動,校園內、教室內、教學樓走道內都掛滿了名人畫相及名人名言,使學生耳聞目濡接受教育。我在教“兩次鴉片戰爭”中有關林則徐的章節內容時,提前讓學生到5號樓二樓扶梯轉彎處細看一幅名人名言的內容。一上課我就問學生:“老師布置的內容你們看到了嗎?”學生齊聲回答:“看到了。”我又問:“那是誰,是什么內容?小明同學你起來朗讀一下給大家聽一聽。”于是小明同學朗朗地吟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林則徐寫的。于是我就引入了要講的林則徐抗英禁煙的內容。
總之,歷史課導入語的設計除了以上幾種方法外,還可采用現實聯系法,國家時事政策導入法,新聞熱點導入法,影視片斷、圖片導入等等。總之,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導語,就會收到預定的效果。
二、設計好每節課的導入語教師應做好以下幾點
1.多看書、報、影視,收集、積累各種與歷史知識有關的資料和信息。我在這幾年工作中,隨手備一把剪刀,經常剪下一些材料分門別類保存,這樣設計導語時才有豐富的材料。
2.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內容特點,這樣才能用生動的導入語達到突破教材重點和難點的目的。
3.要掌握學生特點,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結構和接受能力,課堂導入要切合學生實際。
三、設計歷史課導入語時需注意的問題
1.所用的方法和材料要切合教材內容,要與課文內容或史實相關聯,不能牽強附會,同時又要是學生易于接受或熟識的。
2.方法要靈活多變,不同內容要選用不同的方法、材料,要隨時變換花樣,切不可千篇一律。
3.設計的導語要有趣味性或啟迪性,要能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4.導入語時間一般掌握在3分鐘左右,不宜過長,否則會有喧賓奪主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