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琴玲
摘 要:在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情境創設的教學方式,目前逐漸成為教學的主流趨勢。教師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為小學生自身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創設;自主學習;低年級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生活經驗與閱歷不足,如果教師采用單調統一的教學方式,他們就會覺得數學學習的過程是枯燥乏味的,難以提起學習的興趣。因此,恰當學習情境的創設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途徑。教師要結合數學教學的內容,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符合小學生認知的學習情境,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效高質。下面我就簡單談談幾種創設情境的有效方法,為實現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一、創設生活情境
低年級的小學生面對未知的知識會感到好奇,但更多的是未知的恐慌,而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已經先入為主地進入到學生的認知領域中,成為學生的經驗。雖然學生對于這些生活中的現象沒有深入的理解與認識,但是他們對生活化的知識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因此,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有助于學生積極地去學習。
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這一節時,我就先拿了一個簡易的鐘表模型讓學生觀察,并讓學生說一說鐘表上各個指針所代表的含義。然后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在周末時小明一天的生活:早上7點起床洗漱,9點看書,10點做運動,12點吃午飯,晚上6點看動畫片,9點上床睡覺。這樣的生活方式與學生的親身生活很接近,他們都深有感觸,對這些產生了親近感與熟悉感。然后我引導學生認識鐘表,并讓學生學會看整時整點,他們都積極認真地學習,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創設故事情境
低年級的小學生對童話故事總是情有獨鐘,他們的心里就是一個個童話世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童話故事的喜愛和期待為學生講故事,并將數學知識融入童話故事中,在美妙的故事情境中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故事情境中,還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使其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以及意義,并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實現愉快教學。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我就為學生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森林里有猴子、狐貍、大象這三種動物,有一天大象要出去游玩,但是它沒有零錢,就拿了一張10元錢去找猴子,但是猴子只有8張一元的紙幣,找不開,于是猴子和大象便一起去找狐貍,讓狐貍幫忙把錢找開。狐貍手里正好有10元錢,分別是一張5元的和五張1元的,但是狐貍覺得大象用一張換自己的6張,這樣換自己就太吃虧了,不同意。猴子便靈機一動對狐貍說:“我這里現在有8張,我用這8張換你的6張怎么樣?”狐貍聽到這里便喜笑顏開,滿心歡喜地答應了。故事講到這里,我便讓學生討論:故事中的誰最聰明?最后是誰吃虧了呢?為什么會這樣?
學生雖然在生活中接觸過人民幣,但是大部分的學生還是不太清楚的。然后我便引導學生學習這節課的內容,通過之前的故事鋪墊,學生在學習時都很認真,他們積極地思考并回答問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教學開展的十分順利。
三、創設游戲情境
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愛的項目之一,在輕松有趣的游戲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會得到發散,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與接受程度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師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游戲環節,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使其發揮出主觀能動性,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
例如,在教學“位置和方向”這一節內容時,我就組織學生進行了這樣的游戲:讓班級學生整齊地站成隊列的形式,然后我喊一個動作,學生則要做相應的動作,比如我說“向左一步走”,那么反應慢或者做錯動作的學生則要做一個蹲下起立。在游戲中,我設計了多種多樣的口令,包括“向左轉、向北一步走、舉右手摸左耳朵”等,這些有趣的動作讓游戲充滿了無盡的樂趣,學生在興致高昂的情緒下進行學習,在游戲中,他們不僅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趣味,還逐漸掌握了這些方位與位置,提高了學生的方位概念,為學生今后的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并且,學生在課堂上玩的不盡興,他們在課下也自行組織各種各樣的數學游戲,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創設實踐情境
我們都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獲得知識也是提高小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實踐情境,增強小學生的實踐體驗,提高小學生的認知,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時,為了讓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與認識,我就讓學生親自動手裁剪出長方形與正方形。很多學生裁剪時都是先在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然后按照描畫的邊線開始裁剪,還有的學生將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折,然后按照折痕裁剪描畫的三條線,將所得到的圖形打開,就得到了一個長方形。不同的裁剪方法都能得到正確的圖形,由于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實踐的操作過程中,他們會想到很多新穎有趣的辦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總之,在低年級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構建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實現愉快教學。
參考文獻:
[1]張艷霞.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方法探討[J].山西青年,2016(3).
[2]班艷梅.淺談低年級數學如何進行自主學習[A].新世界中國教育發展論壇(第三卷),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