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芳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使我國的語文教學模式產生了較大的變化。立足于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現狀,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合作學習教學法被廣泛應用于教學過程中。本文通過分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合作教學法存在的問題,探索提高合作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性的策略,以期為其他業界人士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合作教學法;有效性
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無法適應當前課程的開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根據小學語文教學發展規律,轉變教學觀念,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將教師指導與學生合作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解決問題,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自身學習效率。
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合作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1.問題設計不合理,缺乏討論價值
在應用合作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通常都是以提問為核心,因此,如果教師所設置的問題缺乏合理性,就容易導致在課堂中開展的合作學習偏向于形式,課堂教學效率不高。而小學語文教師對于合作學習理解不充分,所涉及的合作問題缺乏討論價值,但是還是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討論和研究,這就導致課堂時間被浪費,課堂效果得不到提高。例如:部分教師提出問題:讀完這篇課文,同學們得到了什么啟示?雖然這種問題開放性大,且學生容易給出不同的答案,但是由于在討論中學生難以達成共識,無法進行合作學習,因此,這類問題并不適用于學生的合作學習中[1]。
2.過度追求形式化,合作實效不高
目前,大部分教師和學生都沒有真正掌握合作學習的實質,因此,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教學活動時,往往更加注重合作的形式,即從文章重點句子的分析理解、文章段落劃分、人物性格刻畫等各個方面不斷地進行合作學習。在這種教學活動環境下,學生一般還沒有進行真正的合作討論,討論就已經結束,因此,學生所學習到的知識也只停留于表面,無法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由此可見,頻繁的開展合作活動,頻繁的提問,時間一長都會使學生產生審美疲勞,學生合作學習的動力逐漸減輕,當學生無法進行討論合作,則合作學習的效果就無法凸顯,合作學習教學法的效果也就難以得到提高。
二、提高合作教學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性的策略
1.分工分組合理化,明確學習合作的內容
鑒于小學生之間在學習能力、語文知識技能掌握程度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活動時,應該注意合理分配學生,避免小組與小組之間存在較大的學習水平差異。具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以差異組合的方式,首先將班級中的學生分為閱讀學習能力強、閱讀學習能力中等、閱讀學習能力弱三個層次,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將學生組成小組,以便實現能力強的學生帶動能力中等以及能力較弱的學生主動學習,積極上進,從而使組內學生實力普遍提高,使學生充分參與到合作學習和主動探究中,使合作學習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另外,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注意,閱讀材料繁多,信息量大,但小學生階段認知能力有限,因此,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閱讀教材進行分析和研究,將可以通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完成的教學內容和需要教師引導協助的教學內容區分開來,引導學生進行有層次地、循序漸進地學習。
2.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注重講解,學生只是單方面地學習,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不高。而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成為了任務的執行者,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必須先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也就是說,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失去了對教師的依賴,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以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成為了知識學習的引導者和活動的組織者。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以《美麗的小興安嶺》為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按照前文中提到的分組方法,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然后以“帶我參觀小興安嶺”為主題,讓學生扮演導游[2]。每個小組組員可以通過自由討論,可以選取一個季節,帶領其他組員游覽小興安嶺。在小組間討論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由選舉的方式,讓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比拼,并給與適量的獎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課文知識掌握程度均得到提高。且學生在介紹瀏覽景點時必然會對這個季節游覽的理由進行闡述,因此,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生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3.精心設計合作問題,抓住合作學習契機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因材施教,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充分發揮教學手段,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宗旨,開展適合學生學習和進步的教學活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該抓住合作學習的契機,為學生精心設計合作問題,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例如:在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過程中,文章結尾提到,什么都沒有了,只有靠斧頭才能得到一切,那些鋒利的斧頭也包含其中[3]。這段話出現在文章結尾往往容易引起學生的困惑,因此,教師應該抓住這個契機,為學生設計合作學習的問題。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對全文進行理解和閱讀,然后以小組的形式發表學生對課文理解。學生在討論過后都會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因此,往往在發表意見時都能夠提出環保建議。在這一整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入掌握課文知識,也能夠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對文章所表現的思想情感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效率也相應的得到了提高。除此以外,小學語文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的考核和評價,要做到全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將學生評價、教師評價以及教學過程評價有機統一,使合作學習充滿活力,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自己。[4]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設計的問題缺乏合理性,討論價值不高,且還有些教師過于追求形式化,合作學習沒有起到真正的效果。針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合理分工分組,明確學生學習合作的內容,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內容。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要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在此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學生合作學習的問題,抓住合作學習的契機,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另外,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全面綜合的考核和評價,鼓勵學生,賦予合作學習活力,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佳.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合作教學法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5(12):108-108.
[2]陳建偉.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17(8):88-89.
[3]朱立增.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5,(4):71-71.
[4]王麗梅,張立云,趙玲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