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艷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技術和智能終端的普及,更加高效、簡介、便捷的生活和學習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采用。微課這一全新的教學模式也被引入小學課堂,并引發了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本文針對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展開研究,對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討論,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措施
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啟蒙階段,也對以后他們學習語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小學生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微課教學,不但是對語文教學的創新,還是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在要求。
一、微課的概念及意義
微課主要是教師針對課堂中某一較為明確的教學目標伙教學環節開展的教學活動。主要載體以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最大化的利用課后碎片時間。是一種在線教學資源。微課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首先在于微課程較為適應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因為微課一般是以10分鐘左右的微視頻構成,而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在20分鐘左右。微課這種短小精悍的教學特點較為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注意規律。其次微課應用終端的多樣化。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幾乎家家都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而小學生尤其喜歡接觸這些產品。與其讓電子產品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不如有效地利用起來,引導他們正確使用。最后微課適應小學生碎片化學習特點。小學語文教授的內容涵蓋了大量的知識點,在一節課內教師講授過多的知識點,小學生容易產生知識混淆,不容易形成系統的理論。但是微課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把某一個知識點講清講透,學生不但能夠隨時隨地學習,而且環境較為輕松,效果較好。
二、微課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現況
隨著近年來教育理論和教師教學水平的不斷發展,一線教師對微課的理解也更加多元和準確,開始從客場質量和知識點的選擇來評價微課應用情況。但是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和相關的技巧技能,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還存在一定的誤區。
(一)微課教學活動不完整,整體質量不高
經過筆者的調查了解,目前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使用微課,最大的問題就是對微課的應用不夠系統,整個教學活動是不完整的。大部分教師只是在教學中把微課套入原有的教學模式中,沒有配合微課的相關活動開展教學,例如微課學習、評論以及反饋等。對于學生的學習提升效果并不明顯。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的基礎知識、興趣以及心理需求和認知特點來展開。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是一個層次漸進的過程,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是為下一個環節的開展提供支撐。但是在目前微課應用過程當中,教師通常只是把教材內容轉化為微視頻,沒有考慮問題的層次性,以及知識點之間的啟發性。另外微課程由于技術、教學設計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整體質量不高,相互之間的銜接和支撐性較差。
(二)教師缺乏相應的理論和技能,微課制作存在困難
另外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是因為教師缺乏相應的理論和技能,微課制作上存在困難。筆者觀看了大量的小學語文相關微課課件,發現里面存在著一系列問題。例如教師發音不清、普通話不標準;語速過快或PPT翻頁過快;知識點講解不夠透徹或不足以引發學生思考等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是教師缺乏微課制作技能,這方面主要是對視頻的編輯、錄制以及后期加工方面。第二是微課制作的理論知識,目前對這方面的研究還處于摸索階段。對于10分鐘的微視頻來說,如何突出知識點,如何引發學生思考,如何做好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和遞進等等。在微課制作中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老師為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將課件制作的過于花哨,反而本末倒置,在知識點以外的地方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思想游離。
(三)微課平臺功能不完善
微課應用,不是簡單的把講課的過程轉化成微視頻,而是一種全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但是在實踐中發現,一部分教師在應用微課時,僅僅是進行了方式的改變,模式依然沿用以前的教學模式。這樣做自然起不到教學效果提升的作用。目前一部分微課平臺功能不完善,主要體現在缺乏課程結束后的評論和反饋內容,教師的講和學生的看都是單方面的活動,究其原因還是教師不注重這個環節,導致平臺功能缺失。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是微課程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最大的不同,被舍棄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師的教學模式并沒有轉變。
三、微課在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學應用的措施
(一)微課開展的主要原則
小學語文微課應用要結合教學目標和內容,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按照“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這五個方面的內容提出教學目標。微課程的教學設計必須以課標為中心,遵循以下設計原則:
第一,以教學重點難點為出發點。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的階段目標是一個循序漸進相互聯系的過程。每一個知識點即是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又是下階段的學習基礎。而且語文不僅僅是學科,更是學生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的工具。所以要抓住教學中的重難點,以傳統課堂為中心,通過微課進行補充和擴展。例如傳統課堂講了趙州橋,那么我們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背景介紹和擴展,發揮語文的人文內涵。
第二,要求內容簡潔,有歸納性。內容簡潔的原則一方面是因為微課時間限制,另一方面是由于微課僅僅是一兩個知識點的講解,有著教學目標的單一性。而歸納性則是由于微視頻中教學效果的實現需要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講解。而這部分講解是讓學生接納知識點的核心,要通過簡單明了的講解讓學習者明確并掌握知識點。
第三,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習動機。在教學目標的設立上來說,要依據學生的需求和薄弱環節,具體分析當前課時學生存在的問題和疑難點,在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的基礎上,合理選擇教學目標和內容。還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在錄制微視頻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另外,雖然通過微課教學缺乏學生現場互動,但是在教學設計時,可以增加一些情境化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
(二)微課與語文課堂有效融合的措施
要用好微課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就要用心鉆研,找到微課與語文課堂有效融合的途徑,貫穿到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中。
1.挖掘微課的價值點
首先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來晚上知識傳授的過程,然后老師再通過課堂講解實現知識內化的過程。例如在生字詞的學習上,可以由漢字的構成、蘊含的文化內涵等方面引導學生主動認知生字詞。還可以進行一些課文的朗讀,教師通過背景音樂和相關的畫面來讓學生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意義,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交流與共鳴。學生對課文的提前感知與理解,奠定了情感基調,深化了對文章的理解,更易接受本課的新知識。還可以了解作者以及創作背景。
2.因材施教,實現分層教學
傳統課堂教學,因為要兼顧大多數學生,不是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很難都被滿足。但是微課程為實現分層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老師可以通過不同的微視頻來展現不同或相同知識點的不同梯度來分層教學,還可以提供不同難以程度的拓展練習。而學生也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視頻來觀看。通過個性化的學習,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從而讓他們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總之,隨著科技發展和教學理論水平的不斷發展,微課以及更多全新的教學模式會引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為教師來講,我們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能,滿足時代的需求,有效提升語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一山.語文“微課程”設計的三個原則[J].語文教學,2014(04).
[2]劉麗娜.讓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閃光[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