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雁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不斷發展,新型軟件以及新型應用層出不窮,豐富人們生活的同時增加了生活便捷性,網絡購物,網上地圖,網上交友都成為現實,網絡技術成為生活中重要組成部分,隨之將應用軟件應用于教育也成為可能,并具有較好教育效果,本文主要以微信為例,研究微信應用軟件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微信;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微信是一款近幾年發展迅速的交友軟件,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網絡交友平臺,由于微信具有交流、溝通、娛樂以及傳遞信息等諸多功能,能夠為人們生活提供便利,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將微信應用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實可行,能夠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實現學生長遠發展。
一、微信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微信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雖然,將微信應用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有弊,但將微信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明顯利大于弊。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①微信具有傳遞信息速度快,能夠實現信息快速共享的特點,有助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信信息能夠快速上傳,分享,傳遞,只要手機設備能夠聯網,信息會快速顯示,因此,利用微信軟件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快速,實時的特點,不僅信息傳遞速度快,且方便省事,隨時隨地都能夠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效果較好[1]。②形式新穎,獨特,學生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好,利用微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較為新穎,與傳統教育方式相比,趣味性更強,學生更容易接受,利用微信傳遞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強的圖片,可愛的小動畫以及教育視頻,優化信息傳遞形式,豐富思想教育內容。
二、微信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
(一)通過轉發、評論功能傳播思想政治信息
微信具有較多功能,轉發、評論、點贊、分享等,通過這些功能能夠較好進行信息傳遞,實施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上述功能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轉發思想政治信息,微信幾乎是每位學生手機內都具有的應用軟件,學校在微信上發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后,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轉發,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進行廣泛傳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較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二、評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學校發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后,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對信息進行評論,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使學校能夠了解學生想法,意識到思想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及時改正,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方向[2]。另一方面學校可以通過學生評論,了解學生思想教育現狀,根據學生思想教育現狀,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做到據誒問題具體分析,有效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通過關注功能增強主客體溝通
關注功能是微信中的常規功能,通過關注功能能夠增強主客體溝通,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關注功能增強主客體溝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關注學生、教師、社團以及學生干部等微信號,通過以上微信號的關注,能夠及時了解掌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針。②引導學生關注思想政治教育微信賬號,學生只有關注學校微信賬號后,才能夠及時發現微信賬號中發布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以及相關教育內容,對學校工作具有全面了解,實現主客體溝通,提高共同效果。由此可見,通過微信關注功能,能夠使學生、教師以及學校之間相互關注,為學校、學生之間溝通提供便利,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人性化。
(三)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眾平臺
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眾平臺是微信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運用形式,微信公眾平臺能夠推廣大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眾平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以新穎的形式傳遞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在建設微信公眾平臺之后,學校只有增加教育內涵,采用新穎的形式,趣味化的微信內容以及輕松搞笑的圖片動畫才能夠增加微信訂閱量,達到傳遞思想教育信息,實施思想教育的目的,產生較好思想教育效果[3]。二、建設形式多樣,數量豐富的微信公眾平臺,高職院校思想教育部門較多,學生處,思想教育教師以及團委等都具有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能,建設數量豐富,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平臺能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三、總結
綜上所述,利用微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較好教育效果,首先通過微信的關注、評論、轉發、分享等功能能夠有效傳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其次通過創設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眾平臺能夠以有趣的形式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學生接受性,提高教育有效性,由此可見,利用微信實施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姜玉霞.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7)
[2]向小川.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5)
[3]夷鳴蓉.基于微信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