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梓嘉
摘要: 中職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當前中職學校德育工作進展得并不順利:首先在社會環境上,信息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對傳統德育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其次在學校教育上,學校注重知識技能的培養,輕視了學生德育工作的展開;同時,家庭教育忽視學生德育工作,給學生提供了不良榜樣。改變當前德育教學現狀,可參考以下建議:一、進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二、做好校風文明建設,用優良的校風熏陶學生;三、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督促家長關注學生品德行為。
關鍵詞: 德育工作;問題現狀;對策分析;道德法制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013-01
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得到了飛速發展,學校招收的學生越來越多,教學工作也逐漸趨于規范化,為國家和社會發展輸出很多技工人才。但與此同時,我們應看到,在急劇變革的社會新形勢下,中等職業學校在技能教育之外的德育工作方面還有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德育工作整體面臨教學質量落后、教學實效性差的尷尬局面。如果不能切實改變當前德育工作教學現狀,不僅會直接損害學校人才教育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1.中職德育教育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1.1 社會環境:信息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對傳統德育工作提出嚴峻挑戰。隨著信息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學生已經越來越習慣于利用網絡進行交流與溝通,直接導致道德情感的冷漠,心理問題增多。在網絡上,很多信息都是自動彈出的,學生很容易受到不健康信息的荼毒。中職學生年紀基本上在16-18歲,心理情感正處在朦朧時期,此時必須要進行正確的情感教育導向工作,否則會對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帶來不可以避免的打擊。網絡信息的混雜性對學生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政治傾向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網絡也使得學生越來越倡導追求平等開放、民主互動的價值取向,學生對傳統政治課堂出現厭倦感,將思想品德教育歸類為"洗腦"教育,不配合德育工作。
1.2 學校教育:學校注重知識技能的培養,輕視德育工作的教育。當前形勢下德育教育面臨更為嚴峻的問題在于:不僅學生不配合德育工作,學校教育模式也明顯偏重于知識技能教育,削弱德育教學。這種畸形的教育模式由來已久,目前我國產業經濟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機械加工、電子產品、信息技術等相關產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穩步增長,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和學生就業明顯傾向于技能培養。為了追求學生就業率數據的好看與漂亮,學校把專業技術的學習結果作為評價教師和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據,在這種教育思想的影響之下,教師尤其注重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考核,使得學生德育工作流于形式,要不就根本不開設思想品德課程,或者請其他任課教師代為上思想品德課。教師如此這般不注重德育工作,遑論學生會把德育學習擺在正確的位置。
1.3 家庭教育:家長忽視學生德育教育,給學生提供了不良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學生最重要的老師。但是,部分家長并沒有為學生提供積極有效的家庭教育。家長們總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我送孩子來中職,本來就不指望他能在學習上有多大成就,學會一技之長夠養活自己就可以了,基本上不關心學生的德育工作。家長對孩子思想品德工作的忽視,使得學生對思想品德教學產生偏見,不配合工作。家長在教育觀念上的偏見傾向折射到教育行為中,也使得他們對孩子道德行為的要求和監督顯得不夠嚴格,部分學生處理問題出現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的脫節,在家與父母頂嘴,在學校與教師頂嘴等情況屢見不鮮。
2.如何轉變當前中職院校德育教學現狀
2.1 進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道德觀念是學生一切道德情感和行為的思想基礎和內在動力。當前社會環境復雜,學生在道德觀念上沒有得到良好教育,有時往往做出一些錯誤言行和不道德行為,如泡吧、打架、酗酒等行為,這都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是非觀念和道德的無知所造成的。開展德育教學工作,必須要強化學生道德法制教育,使學生理清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學校可用革命傳統教育學生,在每年的傳統節日(建軍日、國慶節、清明節等)帶領學生參觀革命教育基地,或在班會課上開展主題朗誦比賽,對學生進行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引導學生逐步樹立道德觀念,利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2.2 做好校風文明建設,用優良的校風熏陶學生。學生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學校是學生接受學習和教育的中堅力量,開展德育工作,必須從學校抓起,在優良的校園風氣建設中使學生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首先必須提高教師的素質。教師要做到儀表大方、勤奮敬業,認真對待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不把思想政治課當作副科看待,認真做好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工作。針對學生在校園行為規范中的表現,學校要建立獎懲制度,對德才兼備的優秀學生要給與獎勵,積極組織獎學金評選、三好學生評選等活動,提高學生參與校風建設的積極性,為思想品德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2.3 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督促家長關注學生品德行為。學校還要關注學生的家庭教育,將思想品德教育帶到生活中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不僅要在學校教育中進行培養,同樣需要家庭教育的有力督促。針對學生的生活、衛生、人際關系等工作,學校要積極與家長溝通交流,在生活中對學生提出德育要求,培養學生在學習上、在生活中的良好道德品質。學校教育要打通家庭教育壁壘,共同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毒品預防教育、環境教育、廉潔教育等專題教育。
面對新形勢下對德育教學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中職學校開展德育教學,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新出路,切實做好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參考文獻:
[1] 盧潤合.中職生德育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3.
[2] 白金山.增強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J].考試周刊,2011.5.
[3] 周軼佳.加強禮儀教育,提高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D].四川師范大學.2007.
[4] 林高.禮儀教育應成為和諧校園的名片[N].隴南報.2009.
[5] 張良才.禮教傳統與當代青少年的禮儀教育[A].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二)[C].2009.
[6] 周濟.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J].中國高等教育,2005.
[7] 朱小蔓.面對挑戰:學校道德教育的調整與革新[J].道德教育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