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雪嬌

摘要:目的 總結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相應有效的醫患溝通對策。方法 選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77例錯合畸形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對所有患者的心理特征進行分析,開展相應的心理干預,并于治療前后分別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RSD)對比本組患者的心理狀況與治療效果。結果 經相應心理干預后,本組患者的HRSD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77例患者中采用生長改形治療20例,正畸掩飾性治療57例,外形與功能恢復理想,美容效果滿意。結論 針對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特點采取相應的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增加治療信心與依從性,保證治療效果。
關鍵詞:錯合畸形;抑郁;心理干預
近年來,選擇口腔正畸治療來改善口腔畸形的患者越來越多,口腔正畸治療是指通過持續、柔和的生物力作用于牙齒,使其移動至正常位置的方法,口腔正畸治療的進程緩慢,而且絕大多數患者在治療期間伴有抑郁、自卑、焦慮等不良情緒[1],不利于治療的順利進行。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77例錯合畸形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34例;年齡6~46歲,平均(20.81±8.52)歲;其中安氏Ⅰ類錯合32例、安氏Ⅱ類錯合25例、安氏Ⅲ類錯合20例。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心理特征進行分析,開展相應的心理干預:
1.2.1未成年患者 ①在治療中熱情主動,態度和藹,耐心地向患者介紹正畸治療的方法與目的,盡量減少治療中的不適感,縮短治療時間。②在佩戴矯治器的初期要指導患兒家長定期復診,掌握佩戴情況,及時處理異常反應;③鼓勵患兒,使其感覺到關愛,不要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1.2.2成年患者 ①營造溫馨、舒適的治療環境,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在候診區擺放正畸成功病例治療前后對比照片,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欲望與治療信心。②加強溝通:治療前要向患者介紹治療的方案、治療周期、治療預算以及治療預期效果,告知患者避免過分強調對于容貌的改變而忽略了對健康的要求。③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耐心聽取患者的需求,在正畸治療過程中針對患者心理特點開展相應的心理干預。
1.3評價標準[2] 抑郁心理狀況評價參照HRSD量表進行,共分為3種程度:①輕度抑郁:HRSD≥20,臨床表現為言語遲頓、多愁善感、注意力分散等;②中度抑郁:HRSD≥27,臨床表現為焦慮不安、少言寡語、消極治療等;③重度抑郁:HRSD≥35,臨床表現為幻想、對自己絕望甚至有自殺傾向。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針對所得資料進行系統的統計學分析,其中的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方法進行檢驗,當P<0.05時認為兩組之間所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相應心理干預后,本組患者的HRSD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77例患者中采用生長改形治療20例,正畸掩飾性治療57例,外形與功能恢復理想,美容效果滿意。
3 討論
錯頜畸形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導致的牙齒排列不齊、上下牙弓牙合關系的異常、頜骨大小形態位置的異常、面部畸形等現象,約占所有錯頜畸形患者的29.4%[3]。錯頜畸形對于患者的影響主要體現在:①容貌:錯頜畸形會對于鼻、唇、頦等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影響患者的容貌。②口腔健康:錯頜畸形除了會對患者咀嚼食物、整體健康以及睡眠有影響外,還有研究認為錯頜畸形會導致顳頜關節紊亂、牙周和黏膜炎癥,影響發音與朗讀能力。③心理影響:錯頜畸形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礙,使患兒失去自信心與自尊心。
口腔正畸科臨床中收治的錯頜畸形患者以未成年人為主,約占所有患者的70%[4]。在一項關于不同錯頜畸形類型與程度的大學生焦慮與抑郁影響的研究中[4],采用特質焦慮量表(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和自評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SDS)問卷調查的方式對239名大學生進行調查,其中178例患有錯頜畸形,結果發現錯頜畸形患者的TAI評分與SDS評分均明顯高于健康大學生,畸形程度越高,患者的TAI評分與SDS評分也越高,說明錯頜畸形的大學生普遍存在畏懼、焦慮和抑郁的心理問題。
未成年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有:①對醫生與治療存在恐懼,治療積極性差。②依賴:對家長的依賴程度高,不愿與家長分開。③情緒不穩定,自控能力差。成年人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有:①焦慮擔憂:女性患者最為明顯,對個人形象重視程度極高,長期自卑、焦慮;在治療過程中經常會擔心治療效果不理想、矯正失敗、治療費用等。②心理預期過高:對治療效果的心理預期非常高,求治迫切,過分強調自己的審美偏好而忽略了對功能性的改善。
本組研究中,經相應心理干預后,本組患者的SDS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77例患者中采用生長改形治療20例,正畸掩飾性治療57例,外形與功能恢復理想,美容效果滿意,說明針對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特點采取相應的干預[5],能夠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增加治療信心與依從性,保證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銀峰,白宏治,高桂霞.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點及干預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0,8(19):130.
[2]鄭瑜.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對策[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4(7):551-553.
[3]徐萍芳,周霞蓉.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點觀察及心理干預[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22):1025-1027.
[4]葉珊珊,吳忠,郭建峰.不同年齡段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行為特點及對策初探[J].口腔醫學,2008,12(6):462.
[5]王榮強.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3):72-73.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