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騰
摘要: 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人們對于教育也越來越關注,初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較為明顯的作用,在初中教育中,語文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總體成績,而且對于學生的全面積極、健康發展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生態學尤其是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現階段我國初中語文教育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 初中語文;生態課堂;策略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140-02
生態課堂在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下得到全面發展,在初中語文教育中,隨著社會對創新人才的要求逐漸上升,要求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生態學與語文教學做到有機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在新課標改革的深入發展下,雖然我國初中語文教學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在教學實施中仍然還存在很多問題,是阻礙初中學生能力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現階段各教育機構所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就現階段初中語文學生創新能力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作分析,希望對解決相關的問題有積極意義。
1.構建生態課堂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各種知識和文化的碰撞激烈,語言應用是學生邁入社會必須具備的生存能力。初中語文課程的設立,關系到學生的求學、就業、生活等各階段經歷,必須打好牢固夯實的基礎。建立初中語文生態課堂,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作一次創新變革,使得課堂變成生動活潑、自然協調的新環境,能夠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快融入到教師的備課見解中,將閱讀、朗誦、背誦等語文學習的過程當成視聽感官上的享受,有助于學生更快地融入課堂氛圍、接受所學知識,更好地提升自身詞句存儲量、閱讀寫作能力、記憶能力,幫助學生在不斷積累中成為具有語言溝通能力的人才。
2.初中語文生態課堂構建策略
2.1 創設生態化的教學情境。情境教學法是構建初中語文生態化課堂的有效方式,因為積極的情境能夠不斷延伸教學內容,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不斷加深對課文知識的理解。如在教學《背影》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比較熟知的描述父親的歌曲和故事來創設教學情境,如播放筷子兄弟的《父親》這首歌曲。教師只需稍加引導,就能把學生引入教學情境中。學生透過歌詞,就能深刻體會到可親可敬的父親形象,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2.2 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重視導學的作用。傳統教學中,中學的語文課堂以傳授基礎知識為目的,衡量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就是以進行多少知識的灌輸為標準,這和新課改當中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個性的培養上大相徑庭。而生態課堂則在這方面有了很好的改善,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在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上都有全面的提升,能夠實現語文教學的可持續發展,也就是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學習方式方面,學生也轉變了傳統的被迫接收,變成了自主學習的方式。除此之外,要構建初中語文的生態課堂,就要突出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作用。老師在進行引導的過程當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感、意愿和需求[5],在這之后再引導學生完成對語文知識的自主學習。學生進行語文的自主學習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課堂的預習,老師要教給學生在預習時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和完成什么任務,那么學生在進行預習之后就能參照老師給出的內容進行自主體驗,體驗自己的預習是否到位,進行了自主體驗這個過程之后,學生們在課堂上就能夠進行充分的討論,展示自己自主學習的成果,從而營造了生動、和諧的課堂氣氛。
2.3 生態語文課堂的構建需求良好課堂氛圍作為支撐。人教版的語文篇目可謂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十分便于學生閱讀。同時語文課程的內容亦十分利于我們去發揮語文教育特殊的育人功能,通過語文的育人因素去陶冶并啟迪我們的學生,從而獲取語文教學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取得這方面的效果,抱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放是根本不可能達到目的的,必須去努力構建生態型的語文課堂。生態型的語文課堂,首先必須力求做到有良好的課堂氛圍,這良好的課堂氛圍主要體現在教師與學生關系良好,師生之間平等而又合作地探求,教師成為與學生一同探究的參與者、合作者。其次是課堂內容的推進和學習內容的呈現要令我們初中學生喜聞樂見,達到這樣的目的需要我們去充分挖掘并合理地運用語文課堂教學的資源,通過傳統的、現代的教學媒體的優化、整合,聲情并茂且十分富有啟迪意義地呈現給學生,那么學生則可以在興趣盎然且積極主動的氛圍中學習語文、學好語文。但從實際的教育教學情況看,就教材本身而言,還存在著諸多制約學生的因素。
2.4 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構建生態課堂,教師需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要讓所有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都有所收獲,有所成長。所以,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包括他們的家庭條件、成長環境、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等,而且每個人獲取語文知識的能力也有高低之分。為此,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構建生態課堂,應認真觀察所有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表現。例如,在《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實踐中,這是一篇抒情題材的文章,在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應提醒他們有感情的進行朗讀,而朗讀語速則不能干涉,聲音大小和閱讀方法也尊重其實際需求。在設置學習任務時,可設計以下幾個層次:了解課文內容,認識生字詞;運用簡潔的語言概述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讀課文,學會質疑;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3.結語
生態學的主要研究對象為人和自然。1935年生態系統的觀念被首次提出,其認為生命是有機體與環境進行能量和物質交換的過程,其提倡將所有有生命的整體與周圍環境聯系起來,將其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初中語文生態教學課堂即為以生態學的觀點出發將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作為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以生態的角度來觀察初中語文教學,從而以和諧的理念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燦華.淺談構建初中語文生態課堂的策略[J].好家長,2016,(05).
[2] 趙媛媛.初中語文生態教學課堂的構建[J].學苑教育,2015,(05).
[3] 莫全洪.初中語文生態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02).
[4] 馬春燕.初中語文生態化課堂的構建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