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晨霞

【摘 要】 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對急性冠脈綜合癥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選定本院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80例急性冠脈綜合癥為研究對象。按計算機隨機數(shù)目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n=40例,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行舒適護理干預);對照組(n=40例,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結果 干預組患者自主健康感明顯高于對照組,無能為力感、沮喪感、社交障礙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舒適護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舒適度。
【關鍵詞】 急性冠脈綜合癥 舒適護理 心理狀態(tài) 護理效果
急性冠脈綜合癥(ACS)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綜合癥,可引發(f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嚴重者可導致猝死。臨床上根據(jù)本病的嚴重程度將ACS分為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臟性猝死(SCD)[1]。本病易導致嚴重心臟事件,治療過程中患者常產(chǎn)生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對治療效果及預后產(chǎn)生負面影響。故作者對本院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ACS患者行舒適護理干預,通過分組對照研究探討其臨床護理效果,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現(xiàn)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定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冠脈綜合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診斷為ACS的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分會在2000年頒布的《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診斷與治療建議》中關于ACS的診斷標準[2]。所有入組患者排除老年癡呆、認知功能障礙、精神病史及存在其他嚴重器質性功能障礙患者。其中干預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7.2±7.3歲);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55~80歲,平均年齡(69.1±5.7歲)。兩組患者間身高、體重、性別、受教育程度、認知水平、心理狀態(tài)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在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通過本院醫(yī)學倫理會審核批準后展開。
1.2 研究方法
選定本院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冠脈綜合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計算機隨機數(shù)目表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n=40例),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行舒適護理干預,具體干預措施如下:①身體舒適:協(xié)助患者進行體位調節(jié),幫助活動肢體,幫助不能自理的患者解決日常生活技能,如飲水、進食、擦身、排解大小便等,在身體上保證患者保持舒適狀態(tài)。②心理舒適:以熱忱真摯的態(tài)度與患者溝通,及時疏導患者的負面情緒;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患者實行健康教育,使其對疾病有全面的認識,克服恐懼心理;以成功病例為患者舉例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耐心傾聽患者心聲,鼓勵患者以正確的方式宣泄心中的不良情緒。③環(huán)境舒適:與患者建立和諧良好的護患關系,營造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氛圍,讓患者感受到家人般溫暖貼心的照料。治療環(huán)境布置舒適,環(huán)境整潔,空氣清新,溫濕度控制在適宜范圍內。對照組(n=40例),僅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兩組患者于干預后用心臟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問卷(HPPQ)評價患者心理狀態(tài)。
1.3 觀察指標
心理狀態(tài)問卷(HPPQ)包括自主健康感、沮喪感、無能為力感、社交障礙感四個方面90多項內容,專用于評估心臟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3]。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得數(shù)據(jù)校對后均錄入SPSS18.0統(tǒng)計學檢驗系統(tǒng)進行檢驗,計量數(shù)據(jù)錄入形式為(x±s),通過t完成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錄入形式為(%),通過χ2完成檢驗,P<0.05則認為統(tǒng)計學有顯著的差異意義。
2 結果
干預組自主健康感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無能為力感、沮喪感和社交障礙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急性冠脈綜合癥是臨床急救工作中的常見危重病癥,患者病情危重、進展快速、致死率高。多數(shù)患者存在對疾病的恐懼心理,易造成焦慮沮喪感,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康復狀態(tài)都造成嚴重影響。舒適護理是一種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堅持整體性、個性化及創(chuàng)造性理念,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會環(huán)境方面保持舒適狀態(tài),達到身心愉悅,其理論包括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舒適及靈魂舒適四個方面。相關研究表明,對冠脈綜合癥患者行舒適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增強臨床治療效果,增加患者依從性和信任度[4]。
由本研究結果可知,干預組自主健康感明顯高于對照組,其負面情緒明顯低于對照組。基于舒適護理理念,護理人員對患者生理上進行無微不至的照料,幫助患者調節(jié)體位、活動四肢、照料日常生活,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理舒適度。本病病情危重,多數(shù)患者存在一定心理恐懼,在嚴重負面情緒下患者易導致睡眠障礙,增加心臟負擔,對預后造成不良影響。故在心理層面上與患者有效溝通,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以成功的病例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使患者達到心理舒適,愉悅的身心有利于患者恢復。在社會舒適層面上而言,為患者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氛圍可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環(huán)境的整潔舒適為患者的康復提供基礎保障,患者間的相互鼓勵更是一種強大的心理暗示,患者的信任度增強,依從性得以提高,治療效果則顯著增加。上述研究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可在各個層面上保持患者的舒適狀態(tài),對冠脈綜合癥患者行舒適護理可明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對疾病的預后具有積極影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曉杰.舒適護理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3,32(9):150-151.
[2] 何勤利,劉玉蘭,薛麗等.安全舒適護理在急性冠脈綜合征介入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35):243-244.
[3] 羅靜娣.急性冠脈綜合征急診程序化急救護理的方法與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14,(12):1102-1103.
[4] 連萍紅.整體護理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