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格薩爾史詩是世界上最長的英雄史詩,內容具體表現的是格薩爾這樣一個主人公從天界受天神的委派來到藏區做了藏民部落的頭人,他除暴安良、為民造福,最后返回了天界。本文這里主要講述了格薩爾史詩中的力作霍嶺大戰的故事情節特點為切入點,來更為深入的了解格薩爾史詩。
關鍵詞:格薩爾史詩;霍嶺大戰;故事情節
中圖分類號:129.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08-01
格薩爾史詩是藏族民間文學的總匯,是藏族人民對幾千年歷史文化的記憶,格薩爾史詩的特點十分鮮明,它是至今流傳在世界上的活形態史詩,至今還有數百位說唱藝人在演唱,它的篇幅還在不斷地擴展和增加。在藏文產生前,格薩爾史詩以口耳相傳的形式流傳;藏文產生之后,出現藝人“說唱形式”和“文本形式”同時在民間流傳的情況,其中藝人的說唱形式占最大的比例。說唱形式由民間藝人講唱,眾人席地而坐,數日不散。這些說唱藝人一般都不會讀書寫字,但他們都是天才的詩人和歌唱家,有驚人的記憶力和表演才能。講唱格薩爾史詩時,藝人們用詩的歌唱為主,散文的講解為輔,是一種“詩、文、曲”三結合的講唱。
格薩爾史詩故事情節巧妙,戰爭場面宏大,內容豐富,人物眾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七節的霍嶺大戰。《霍嶺大戰》:分上下兩部,即《霍爾人侵》和《平服霍爾》。《霍爾入侵》:霍爾白帳王的妃子死后,為尋妃派出四只鳥。黑烏鴉發現天下最美的人在嶺國,就是格薩爾的妃子珠牡。白帳王乘格薩爾去北方降魔之機,入侵嶺國。嶺國眾英雄奮起反擊,經過艱苦的奮戰,終因晁通屢屢向敵人通風報信而不能取勝,以致于嘉察被殺,王妃被搶。《平服霍爾》:格薩爾在魔國得到珠牡被擄的消息,立即趕回嶺國,嚴懲晁通,只身前往霍爾國,降伏了白帳王、黃帳王和黑帳王三兄弟。大將辛巴梅乳澤被收降,并封他為霍爾王。將王妃珠牡救回。霍嶺大戰代表著整部史詩中的最高峰,不僅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涵與意義,而且還具有無以倫比的藝術特性與價值。
在整個格薩爾史詩的戰爭篇里面最為重要的霍嶺大戰,以格薩爾降服北地妖魔歸來為界,一般分為上下兩冊。在上冊敘述的是趁格薩爾王去降服妖魔不在本國之際,霍爾國的白帳王為了得到格薩爾的妃子珠牧,摔著十二萬大軍公然入侵嶺國,嶺國的二十幾位勇士們奮起反抗,血戰了三年的故事。居然霍爾國擁有十二萬大軍,而嶺國只有寥寥幾位大將。在這個有巨大力量懸殊的兩只隊伍間的三年戰爭糾葛,精彩絕倫的戰爭場面,巧妙而形象地勾勒出了上冊的主題思想,嶺國眾勇士的英勇,忠貞,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最終有萬夫不擋之勇的格薩爾兄長,喻為世界明月的嶺國第一英雄嘉察的英勇犧牲而把整個故事的情節推進高潮,矛盾推到白熱化階段。此處是整個格薩爾史詩中最為動人、最為動容、最為難忘、最為神傷、最為精彩的點睛部分,讓我們無比悲痛,百感交集。下冊中講述了格薩爾從北地降服妖魔回來后,去霍爾國打敗白帳王的故事。主題思想為格薩爾的超出所有人的智慧與廣大神通。雖然表面上設立了很多困難與艱難險阻,而實際上這些都是為了凸現格薩爾王的神性神行的需要而插入的傀儡。所有曲折的破壞格薩爾的事情都只不過是些不成氣候的些許點綴,事實上格薩爾王的力量遠遠超出了敵對陣營的勢力,根本不能形成矛盾雙方。所以,我們看下冊的時候雖然表面上轟轟烈烈,但內地里卻有一股寧靜的暗流與氣場。不能產生上冊那種緊張感、快活感、撕裂感、悲憫感,沒有洶涌澎湃的情感的撞擊,沒有蕩氣回腸的內部音樂的旋律。主人公格薩爾王在下冊里登場前最精彩的片段,最動人的一幕已經在上冊中落幕了。所以我認為霍嶺大戰的主人公應該是嘉察,而不是格薩爾王。
另外,霍嶺大戰故事情節的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分裂。上下冊之間存在著無法逾越的鴻溝。從整體上講,上冊部分具有現實主義精神,雖然摻雜著少量魔幻,但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敘述的是嶺國與霍爾國的戰爭情況,是地地道道的現實生活中的戰爭事件。另外具有雄壯美、宏大美、悲劇之美。而下冊具有超現實的魔幻特色。有柔軟之美、喜劇性。因為內部暗流著格薩爾輕而易舉地打敗敵人,沒能形成真實矛盾的寧靜氣氛。所以英雄們彼此的對話中像上冊一樣使用了很多讓人聽得膽戰心驚,渾身發冷,觸目驚心的形象雄壯的話語,但在這種強烈的寧靜氣氛下,失去了原有的魅力與魄力。變得柔軟優美,清脆而動聽的恐嚇,形成了柔軟之美。所以我們從整體上看霍嶺大戰的話,不難發現上下兩冊的主題思想,藝術特點,情節,精神,氣氛都方面存在著巨大分裂與差異。但這種分裂也不是隨意添加,橫空出現。看似它在情理之外,實際上下冊的這種分差已在上冊中做了很好的鋪墊。比如。嶺國的眾多勇士在諸多大戰中都能全勝而退,除了他們自身的英勇之外,還有賴以格薩爾王的護持與送給他們的戰爭工具。我們想一想,連格薩爾王的一個工具都有這樣的魔力,那他本人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所以從總體上來講,這種分裂也是非常合乎邏輯的,它內部也存在著邏輯上的規律性與普遍性。
格薩爾史詩的傳承類型比較多,非常豐富。比如,《伊利亞特》、《奧德賽》等等,它們都是口耳相傳,大部分都是老師教學生,師徒傳唱的形式。但是《格薩爾》傳承的類型是非常豐富的,除了學來的說唱以外,還有通過神授藝人,通過夢就得到了《格薩爾》的啟發。《格薩爾》是世界上最長的英雄史詩,至今相關學者已經統計整理出120部,有100多萬詩行,包括2000萬字的篇幅,《格薩爾》一千多年來是全民族共同的文化遺產,它是一種民族的集體記憶。它這個民族集體記憶里面附著了藏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歷史的記憶,包括藝術的記憶,包括宗教信仰的記憶,包括民俗的記憶等等。所以,每當藏族人在他人生的重要時刻,包括婚喪嫁娶的人生禮儀方面,都有《格薩爾》的介入。《格薩爾》的說唱,有格薩爾藝人的演敘,對于推動藏族傳統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格薩爾》到目前為止不光是一種史詩,不局限在一種文學范疇,也不局限于一種娛樂范疇,它已經滲透到了藏族文化的血脈之中,與藏族文化、社會已經水乳交融。同時一個部落、一個村落,它的歷史也是通過《格薩爾》的說唱來表現的。《格薩爾》既表現了人們信仰的一種表達,同時也表現了《格薩爾》作為藏族的一種傳統文化最主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倉央拉姆;阿旺.淺談史詩《格薩爾》的藝術形式[J].西藏藝術研究;2007(04)
[2]索南措.《格薩爾》說唱藝人表演中的口頭程式[J].青海師范大學;2006
作者簡介:冷本扎西(1989---),男,藏族,青海黃南州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西北民族大學藏學院,專業:藏語言文學,研究方向:藏族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