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可
摘要:良好的軍隊形象已成為各國軍隊越來越重要的無形財富,它發揮著影響軍隊全面建設及至軍隊的生存和發展的巨大作用。那軍隊形象具體包含什么作用呢?
關鍵詞:軍隊;形象;作用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148-01
一、凝聚作用
凝聚力是一種親合力和向心力。良好的軍隊形象使得軍隊具有巨大的凝聚作用。這種凝聚作用既包括對軍內成員的向心力和親合力,也包括對軍外公眾的吸引力和號召力。可以說,良好的軍隊形象,如同一塊極強的磁石,能將軍內外優秀人才吸引到軍隊這個“大熔爐”來。能否拴心留人,直接影響到我軍的戰斗力,關系到我軍的長遠建設,這就是一個凝聚力的問題。軍隊形象良好,勢必在很多方面都創造了拴心留人的環境氛圍。如優化成才環境,立足事業留人,就是一個重視人才的軍隊形象產生的凝聚力;優化人際關系,立足情感留人,就是一個官兵一致的軍隊形象產生的凝聚力;優化武器裝備,立足科技留人,就是一個科學先進的軍隊形象產生的凝聚力等等。同時,生活在軍營里的每一個軍人都具有較強的團體意識,他們往往把團體榮譽與個人榮譽聯系起來。團體形象好,對生活在該團體內的軍人會產生一種榮譽感、自豪感、歸屬感,能夠激勵全體成員為維護團體形象而努力。反之,則會使團體成員產生羞恥感和離散情緒。優良的軍隊形象還會吸引地方青年選擇軍隊,選擇軍人職業,選擇軍人作為終身伴侶,從而支持軍人更好地為軍隊建設服務。如果軍隊社會形象不好,軍隊的吸引力就會減弱,軍內外的優秀人才就會對部隊產生逃避心理,軍人擇偶也會更加困難,將會嚴重影響新世紀軍隊的穩定。
二、協調作用
良好的軍隊形象,在協調軍地關系,聯絡軍民情感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軍隊形象能夠使軍民保持平等友愛、團結互助的關系,使軍地雙方相互適應、協調一致,能夠形成一種強大的凝聚力,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軍隊建設事業的協調發展。軍隊的社會形象好,人民群眾對軍隊的信賴感就會增強,對部隊的態度就是尊重和友好的。與此相反,如果軍隊社會形象不好,人民群眾在心理上對部隊就會有一種反感和厭惡情緒,甚至抵觸情緒,使軍民關系緊張,一旦發生了軍民糾紛,群眾就會把長期積累起來的怨氣一起宣泄出來,“新賬老賬一起算”,從而激化軍民矛盾,加大協調工作的難度。
我軍的擁政愛民形象在軍地間發揮著重要的協調作用。我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宗旨。”這一宗旨決定了我軍始終是與人民聯系在一起的。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軍隊搞建設,人民是后盾。這是被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反復證明了的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我軍一直重視與地方政府密切協調。戰爭時期是這樣,和平時期更是這樣。和平時期,軍隊服從和服務經濟建設大局,積極支援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是我軍宗旨的具體體現,也是軍隊樹立擁政愛民形象,發揮協調作用的具體體現。如1996年3月,沈陽軍區組織的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滅鼠行動;光纜工程中蘭烏線的新疆段、蘭西拉線的西寧至拉薩段;70年代鋪設格爾木至拉薩的輸油管線;1998年11月1日開始的天安門廣場本世紀最后一次大規模維修改造等等。此外還有打擊走私販毒,維護社會穩定,搶險救災,維護世界和平等任務。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都使我軍在人民中的威望大為提高,人民也更加愛戴人民軍隊,形成軍隊“視人民如父母,視駐地當故鄉”,人民“視軍隊如長城,視軍人當親人”的軍地和睦共處,協調發展的良好氛圍。 .
三、示范作用
良好的軍隊形象,對社會各行各業有巨大的示范和感召作用。我軍在血與火的斗爭中,就以文明之師聞名天下。就連當時的外國記者也驚嘆: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任何軍隊都無法與之相比的文明之師。一個標兵就是一面旗幟,一個英雄映射著一個時代。人民軍隊一直以來都在用英雄人物和先進群體的先進事跡發揮著對全國各條戰線的示范、榜樣作用。1949年5月24日凌晨1時,一支穿著草鞋的連隊,穿過硝煙走進五彩繽紛的大上海。敵對勢力當時就宣稱:上海是個大染缸,叫你共產黨解放軍紅著進來,黑著出去。連隊指導員張成志胸有成竹地說:“我們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保持艱苦奮斗的本色,什么樣的考驗都不怕。”全連官兵團結一致,在霓虹燈下譜寫了一曲曲拒腐蝕永不沾的贊歌。
爭當“四有”革命軍人,加強軍政軍民團結,大力倡導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道德風尚,對轉變全社會的風氣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和推動作用。廣泛開展愛國奉獻、革命人生觀、尊干愛兵、艱苦奮斗教育,形成了抓精神文明建設的濃厚氛圍,涌現了蘇寧、徐洪剛、李國安、葉喬波、鄒延齡、柏耀平、彭楚政、高建成、李向群、方紅霄以及國旗護衛隊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和先進群體,使我軍在人民群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更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中發揮著無以倫比的示范和激勵作用。
四、威懾作用
良好的軍隊形象,無論是對國內的還是對國際上的敵對勢力,都是一種有效的威懾。良好的軍隊形象可以通過威懾手段追求似乎只有戰爭才能達到的目的,它比任何實戰勝利都更為完美,是軍事斗爭的最高境界。威懾不是為了進行戰爭的戰略,而是為了爭取和平的戰略,其目的在于使敵人或潛在的敵人確信,侵略是最不可取的抉擇方案。威懾不是從行動上去遏制敵人,而是從心理上去遏制敵人。《孫子兵法》的《謀攻篇》中提出了“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著名論斷。
我軍是一支富于心戰傳統的軍隊。長期的革命戰爭不僅鍛煉了人民軍隊,也使人民軍隊得以在人民戰爭中逐漸成長,聲威大震。在解放戰爭時,國民黨軍隊一聽說解放軍來了,就放下槍投降或逃跑,使戰斗進程大大縮短,有的還出現過無任何傷亡的戰斗,甚至是一個連隊俘虜一個團以上敵人的戰例。建國以后,我軍常備不懈,加強現代化建設,走精兵之路,形成了強大的戰斗力和威懾力,鑄就了共和國的和平之盾。僅五六十年代,海、空軍部隊共擊沉、擊傷和俘獲入侵我領海敵艦船404艘,擊落、擊傷入侵我領空的敵機300多架。抗美援朝戰爭、對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戰斗、抗美援越、對越自衛反擊戰等,我軍都威懾敵膽。50年里,世界上發生了200多場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我軍始終保持強大的戰斗力和威懾力,為祖國建設與發展贏得了和平的環境,讓人民遠離戰火,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