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鵬
[摘 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責任會計的推行,有利于企業通過社會責任編制報告中所反映出的生產經營問題加以解決。企業實施責任會計具有極強的可行性。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在我國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理論研究并不成熟,加之我國政策和相關法律上細節上的不完善,在實施和應用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我國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具體對策是:完善社會責任會計行業制度建設,形成科學的社會責任會計體制;完善原有的披露方式,促進披露趨于多元化;提高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加強企業社會責任審核力度;填充責任會計披露的信息含量,細化披露內容。
[關鍵詞] 社會責任會計;研究;實施
[中圖分類號] F230[文獻標識碼] B
一、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概述
(一)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產生與發展
社會責任會計是由美國會計學家戴維首先提出來的。他發表的《社會經濟會計》一文中,提出了“社會責任會計意味著會計在社會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等社會科學中的應用”觀點。標志著社會責任會計最原始概念的形成。在其基礎上,戴維在1973年,再次發表了《會計職業和社會進步》一文,文中對社會責任會計的原始定義雛形進行了修改和填充。文中指出,“社會責任會計是衡量和分析政府及社會企業行為,對公共部門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結果”觀點。該論斷的提出,大致勾畫出了,社會責任會計的基本結構,并為后來的學者提供了研究方向。社會責任會計,在監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國的社會責任會計的發展和應用剛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對社會責任會計理論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勢在必行。
(二)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定義與特點
社會責任會計是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它是對會計學、社會學、經濟學等諸多學科的綜合。社會責任會計作為緩和企業和社會之間矛盾與沖突的重要媒介,積極監督企業履行其應盡的社會義務,同時對企業效益和社會成本進行量化分析,實現社會凈貢獻的最大化。
社會責任會計異于傳統企業責任會計。傳統企業責任會計側重于公司財務狀況進行整理和反饋,對經濟效益方面的數據敏感。而社會責任會計更側重于對社會貢獻和企業收益兩方面進行考慮。傳統企業責任會計注重對公司利潤收益單方面的研究,忽略了公司對自然環境破壞成本的核算。而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則是基于企業社會兩個方面思考,在某種程度上,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是傳統責任會計的延伸,社會責任會計擴張了傳統責任會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深度。
(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目標
企業社會責任目標分為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企業社會責任的總體目標是基于社會和政府的角度進行思考的。首先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作用對象是企業,作用是監督企業履行其應盡的社會責任,其服務對象是社會和國家,幫助國家監管完成其應盡的責任。因此企業的社會責任會計其總體目的是以社會作為出發點,實現社會凈效益的最大化。通過對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應用來協調社會成本和企業利益之間的矛盾,在減少社會成本的基礎上,提高企業的運營收益,全面提升社會資源和企業兩方面的持續發展。
社會責任會計的具體目標則是從企業自身角度來考慮定義的。具體目標包括企業有義務維護生態環境,帶動地域經濟的發展,提高員工的待遇,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責任。社會責任會計通過對企業運營過程中環境信息等方面的披露監督企業保護生態環境履行社會責任,同時企業在生產開發中有義務降低其社會成本,合理利用資源。其次,社會責任會計的具體目標包括企業有義務制定員工待遇方面的關懷政策,同時企業的產品質量也受企業社會責任制度的監督。
(四)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假設和原則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是對傳統企業責任會計的延伸和發展,因此企業社會責任會計遵循傳統社會會計的假設。其社會責任會計假設是指企業對其社會行為負責需要對其自身經濟性進行考核報告,社會責任會計還要反映企業對外部產生的非經濟性。社會責任會計不能與傳統責任會計的計量方式等同。傳統責任會計由于企業階段性收益報告的需要,更側重于對企業成本盈利等數據的統計,采用的計量當時式多為貨幣計量。而社會責任會計采用貨幣計量和非貨幣計量方式相結合的方式。因為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社會所造成的環境影響,企業的社會貢獻等因素是無法用貨幣來量化的,因此在最后核算出的凈社會效益會出現些偏差。社會責任會計的核算原則有社會性原則,強制性披露和自愿披露相結合的原則,可控性原則,靈活性原則和預警性原則。社會責任會計核算原則相互結合,對社會成本核算和社會貢獻的評估更加準確,最大限度的實現了凈社會貢獻最大化。
二、我國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論證
(一)我國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必要性分析
隨著經濟的發展,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成為企業發展長遠戰略的重要措施之一。社會責任會計的推行,有利于企業通過社會責任編制報告中所反映出的生產經營問題加以解決。社會責任會計充當了企業持續發展過程中的晴雨表,對企業內部存在的漏洞進行預警。然而當下部分中小型企業并沒有意識到社會責任會計的重要性。社會責任會計的推行和實施在監督促進企業履行其應盡的社會責任的同時,也積極樹立優秀的企業形象。企業與社會的互動過程的同時也更好的樹立企業形象,建設企業文化,提升品牌知名度,進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我國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可行性分析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將企業階段性的經濟效益,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和社會貢獻進行了整合。企業實施責任會計具有極強的可行性,首先企業在編制社會責任報告的過程不僅是在監督企業本身履行其社會責任,同時也充分調動著每一位員工積極投入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來。因此社會責任會計的推行有利于員工對企業形成認同感和歸屬感。這些得天獨厚的基礎優勢條件,促進了企業的進步和發展。其次,社會責任會計的實施促進了企業在社會貢獻,員工關懷方面進行改革和完善,有利于吸引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為企業未來發展帶來無限機遇,同時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跳槽該企業,為企業的發展儲備優質的人力資源。
三、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具體實施
(一)我國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現狀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在我國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理論研究并不成熟,加之我國政策和相關法律上細節上的不完善,當下社會責任會計在整個會計行業中的規范性有待提高。社會責任會計,作為社會和企業中間的制衡點,在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的同時,也加強了對環境和自然的利用保護,進而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然而部分企業并沒有意識到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重要性,企業內部對社會責任會計的相關報告的審核力度不夠編譯過程敷衍了事,沒有對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因此,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為在整個會計行業中處于弱勢地位。
(二)我國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問題及原因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從政府和社會的角度來看,輔助政府對企業運營狀況,社會貢獻等方面,進行審核和篩選,同時也起到了督促企業履行其社會責任的作用。對企業而言,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推行和實施,有利于企業通過社會責任會計的報告內容,及時發現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進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次社會責任會計在督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也會增加大眾對企業品牌的認知度,為企業未來可持續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社會責任會計在當下的改革和發展中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在實施和應用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首先,我國缺乏一套完善科學的社會責任會計制度。制度和政策上的缺失,為部分企業逃避社會責任的也沒有對可乘之機。首先由于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整個行業都沒有統一且約定俗成的制度,導致各個企業責任會計報告缺乏規范性和企業財務報表的規范簡潔形成了鮮明差距。社會責任報告內容上缺乏規范性,五花八門的信息類別和龐大的信息處理量加劇了政府對企業的審核難度,同時不能將有效的黃金信息點進行提取和處理。其次我國的審核制度還存在很多不足,這就為某些別有用心的企業提供了可乘之機。從企業自身來說其信息的披露方式不足。部分企業強制披露敷衍了事,對事物的分析如同隔靴搔癢,其自愿披露的披露指標也只是簡單的股東指標等。并且,目前國內的企業大多都沒有獨立設置社會責任會計科目,在社會成本方面審核力度不強。諸多問題使得我國社會責任會計實施過程滯待。
四、我國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具體對策
(一)完善社會責任會計行業制度建設,形成科學的社會責任會計體制
我國社會責任會計剛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因此該行業目前沒有形成相對科學系統的體制。一是加強對社會責任會計體制的研究,為社會責任會計的實施打下堅實的的基礎。二是學習西方國家在該方面的經驗,社會責任會計在西方諸多發達國家應用廣泛,適當的學習西方國家經驗能避免在社會責任會計理論研究上少走彎路,同時西方國家的經驗總結也能為我國的社會責任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三是社會責任報告在格式上要制定統一的格式規范,有利于政府對企業信息的了解與掌握,監督企業履行其社會責任。四是要對企業的披露要素和披露指標進行明確的規定,打破當下社會責任報告中模糊不清的情況。
(二)完善原有的披露方式,促進披露趨于多元化
當下我國的社會責任報告披露方式,依然沿用傳統的文字敘述和圖文結合等方式編制報告,由于信息繁多空洞,因此我國政府在對企業信息的了解和把握方面,一直處于被動狀態。企業單方面也沒有對數據進行季度性規律性的總結和分析,缺乏能直觀反映社會規律和市場占有率等特征鮮明的折線圖、樹狀圖、扇形圖等來輔助文字加以解說。其次,企業責任報告中的數據來源缺乏真實性和準確性,部分企業責任報告中的數據往往一筆帶過,報告的數據內容中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有待考察。比如部分企業的責任會計報告對其舉辦的公益慈善活中的受益學校、受益者、捐助資金等重要信息進行補充說明。因此其活動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有待考證。監督企業對報告中的數據來源、采集、整理、分析的過程進行詳細的解釋說明成為完善提高企業信息披露不足過程中的重要舉措之一。
(三)提高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加強企業社會責任審核力度
社會責任會計報表對企業實施發展長遠戰略,起到了一定的風險監測功能,有助于企業及時發現生產經營中的問題,并通過履行社會責任,來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構建優秀企業文化。然而大多數企業并沒有意識到社會責任會計的重要性。如何改革當下的社會責任會計制度,加強企業內部審核,成為推動社會責任會計制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步。部分企業承擔在我國社會責任會計發展水平較低的背景下,沒有按照法律規定,履行其應盡的社會責任。因此政府可以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大對企業的監管,企業自身也可以成立內部檢查小組,重點對企業產品質量,環境治理等方面進行審核,雙管齊下,并應用相應的賞罰制度,從根源解決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低的難題。
(四)填充責任會計披露的信息含量,細化披露內容
社會責任會計在我國仍然處于發展階段,因此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還存在著部紕漏,部分企業利用法律間隙逃避社會責任的機會。雖然部分上市公司,按照法律規定披露相關的社會責任信息,但在報告的具體內容上,做了很大的改動使責任會計信息內容流于形式。同時企業上交的責任報告也只是為了滿足國家的相關政策要求敷衍了事,在某些方面,其措辭更是泛泛而談。因此填充責任會計的信息含量,細化企業披露內容,保證披露內容在有依據可尋的基礎上,對披露內容進行分析與解讀,從根本上杜絕社會責任報告內容上的空洞和淺顯。
五、總結
社會責任會計站在社會利益的角度,對企業運轉過程中產生的社會影響進行客觀綜合的評價。參與督促企業整個生產運營過程中,履行其應盡的社會職責,保證該地域,經濟和社會兩者間的可持續性發展。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區別于將企業效益收入作為參數的傳統會計,更側重于對社會效益數據的統計分析。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特點簡而言之,就是對傳統會計的延伸和擴充,其衡量層面由原有的企業利益上升到社會利益,同時也將企業會計衡量控制的內容從狹義的經濟責任提升擴展到廣義的社會責任。
企業通過對社會貢獻和社會成本的綜合分析,統計并對結果加以披露,通過及時履行應盡的社會義務從而為企業帶來長遠的效益。社會責任會計的推廣作為企業一項長遠的發展戰略,在企業進行合理決策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指導作用。
[參 考 文 獻]
[1]翟永芳.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商貿,2014(14)
[2]郭月好.我國推行責任會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品牌,2014(9)
[3]王素珍.我國社會責任會計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2016
[4]楊微,田亞平.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關系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6(6)
[5]沈仁杰.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16(11)
[責任編輯:王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