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婷
【摘 要】學困生是學校教育中教師關注的重點。文章通過對學困生學習數學困難的成因進行分析,探索提高學困生數學成績的途徑,即教師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培養學困生的情感,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關鍵詞】學困生 數學成績 原因 途徑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困生的數學成績是數學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筆者結合教育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學困生的數學成績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學困生學習數學困難的原因分析
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成績除了與智力因素有關外,還與非智力因素有關。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參與學生學習活動并產生影響的個性心理因素,如興趣、情感、意志等。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問題常常表現在:學習興趣不強,動力不足;自控力弱,禁不住外界的誘惑;學習習慣差,具有較強的惰性心理,做事不能堅持,作業不能獨立完成;學習自信心差,總是在失敗中掙扎,享受不到成功的樂趣。而且,數學學科前后知識的聯系非常密切,后續學習要以前面相關知識為基礎;如果基礎沒打好,那么學生在學業上的欠賬越來越多,無法償還,最終造成數學學習困難。
二、提高學困生數學成績的方法和途徑
(一)正確認識,客觀評價,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學生之間的差異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不能用同樣的尺度來要求一切,要求所有的人。”教師要意識到自己的冷眼里有瓦特,教鞭下有牛頓。不管數學成績多么差的學生,都可能具備無限的潛力,他們的數學成績暫時不如別人,但是這并不見得他們永遠落后。事實上,很多學生因不被教師認同而被扣上“學困生”的帽子,這打擊了他們的進取心。因此,對于數學成績暫時不理想的學生,教師不要看不起他們,要主動接近他們,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幫助,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尊嚴,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盡快幫助他們走出數學學習的困境。
(二)溝通交流,循序漸進,注重夯實學困生的情感基礎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受到教育。然而現實生活中并不都如此。比如有的家長教育方法不當,只要孩子成績不好,則對其非打即罵。因此,教師應積極與家長聯系溝通,共同探討學困生出現問題的原因及對策,解決學生的疑慮和矛盾,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增進學生對教師的信任,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對學生取得的進步,教師要及時與家長交流,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優點,增進家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久之,學生與家長的關系緩和了,學生的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高。
(三)耐心細致,持之以恒,注重培養學困生的學習習慣
提高學困生的數學成績是一項復雜而又辛勤的勞動,也是一項艱難而長期的工作,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蹴而就。學困生在轉變過程中容易出現反復,或者改了這個缺點,又出現那個缺點。因此,教師要有寬容的態度,不能急躁,氣餒,要耐住性子,靜下心來,認真查找原因。教育家洛克指出,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因此,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條十分有效的提高學困生的數學成績的途徑。
首先,培養課前預習習慣。根據觀察,學困生大多不會主動預習或者與預習方法不當。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預習環節,并在教學中不斷訓練學困生預習的方法,使學困生逐步養成預習習慣。
其次,培養主動參與課堂的習慣。學困生在課堂上更多時候是聽眾,而不是參與者。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創設情境,讓學困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創造機會讓學困生表現自己的才能,減少學困生學習中的挫折感,使他們盡可能多地獲得教師的肯定、表揚和同學們的贊許。
再次,培養經常復習的習慣。根據學困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加大復習頻率和強度,經常性地督促檢查,引導學困生養成及時復習、經常復習的習慣。
最后,培養保質保量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拖拉作業是學困生最常見的表現。教師要分析原因,多關心指導,及時督促,使學困生變得勤快起來,培養其按時按質完成作業的習慣。
(四)循循善誘,多措并舉,注重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在學生的學習和認知過程中起著巨大的推動和內驅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結合教材具體內容,以有趣的人或事導入新課。
第二,從實際出發,設計適合學困生的練習題,讓他們能夠獨立完成,獲得成功體驗。
第三,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形成集體探索的氛圍,讓學困生代表小組發表意見,讓他們在小組合作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數學學習興趣。
(五)善于鼓勵,體驗成功,注重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
“人生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學困生不是已經定型的磚。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尋找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困生的細小進步,要能看在眼里,并及時表揚鼓勵,讓他們融入班集體中。在課堂上,教師把一些簡單的問題留給學困生解答。在布置作業時,教師要考慮到學困生的實際情況,適當減少作業數量,適當降低作業難度,保證學困生能夠獨立完成作業。隨著學困生的不斷進步,教師要不斷調整作業的數量和難度,幫助他們克服膽怯心理,使其體驗成功的樂趣,讓更多的學困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增強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總之,數學教師要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根據學困生的特點,多措并舉,消除學困生的心理障礙,逐步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自信心,從而提升其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寧永輝.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基礎教育參考,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