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連飛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成為教育培養的重要目標。為了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應該積極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在保證學生掌握基礎文學知識的前提下放飛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結合多年小學語文的教學經驗,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創新思維;小學語文;知識拓展
小學是學生接受系統教育的起點,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全面發展承擔著至關重要的責任。小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起步階段,學生的思維模式、感情素養、真善美的辨別能力等都處于成長的關鍵階段。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的整體發展,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片面追求學生考試分數的教學目標,緊跟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放飛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本文主要闡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學素養,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及思維培養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放飛學生心靈,用文學去感悟學生的情感
情緒、情感在小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為情緒、情感是人類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人類各種社會經驗中無法用數字丈量或表達的體驗。小學時期是人情緒、情感體驗的關鍵階段,尤其是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情緒、情感的重要途徑。因此,培養小學生正確的情緒表達、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完善的情感體系,為進一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奠定基礎,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生的情感經歷單一不利于學生的情感發展,而小學語文課本中包含著表達各類情感的古詩詞,如,文辭優美的現代散文、條理邏輯清楚的說明文等,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語文課堂教學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用古人的情感經歷彌補學生的不足。
例如,在講解五年級上冊《秋思》這篇古詩時,古詩表達了詩人濃濃的思鄉懷親之情。絕大多數小學生沒有經歷過長久的離別,《秋思》中描述詩人久居他鄉寫信回家時的一系列舉動,這些舉動在學生剛開始看來有些難以理解,可是經過老師的仔細講解,學生體會了詩人當時的思鄉之情,對于詩人的舉動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用優美的辭藻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以彌補小學生在表達自己的情感時語言蒼白無力的缺憾。例如,“喜出望外”一詞表達的情感就是由于遇到沒有料想到的好事而分外高興,這樣的事情可能很多學生都經歷過,但在表達時缺乏相應的言辭,只能通過大白話表述,顯得蒼白無力,而用“喜出望外”一詞就能簡單準確地表達學生當時的情感狀態。語文培養的不僅僅是學生識文斷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豐富學生的情感,建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更好的發展夯實基礎。
二、激發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理念都說明了創新的重要性。作為祖國花朵的小學生代表著國家的未來,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結合語文的學科特點,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1.以學生為主體,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
新課改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老師應該與學生做朋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暢游在知識的海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開動自己的大腦,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奠定基礎。
2.肯定學生的質疑態度,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學生有了更多接觸世界的方式,因此,現在的小學對于老師課堂內容有著不同的看法,對于學生的質疑態度應該鼓勵,但老師對學生的不同看法應該嚴加甄別,對于正確的應該學會接受,對于錯誤的或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看法應該善于正確引導,通過講解讓學生心悅誠服。
3.注重學生課外知識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合理想象能力,提倡學生創新發展
課本知識盡管豐富,但為了學生的創新發展,應該豐富學生的閱讀途徑,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各種書等,從書中汲取營養,展開合理的想象,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建立。
三、學生思維培養的意義
思維是高于知識學習的更高的層面,也是一個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思維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阿里巴巴、小米等現代互聯網商業巨頭的成功就是在一種新型互聯網思維的引導下取得的,思維在很多時候往往比知識的學習更重要,因為思維是超越知識學習的一種能力。因此,小學老師應該加強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保證學生度過一個健康快樂的小學時光的基礎上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學生獲取更大的成功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啟迪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王揚.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感性的陽光[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