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林
摘 要:情境教學主張為學生創設開放、輕松的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參與互動,而在小學科學中引用情境教學法,教師根據教材大綱和學生的認知特點,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創造一個貼近生活的學習情境,強化學生的理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情境教學在小學科學課堂的應用對課堂實效性的影響做出具體分析。
關鍵詞:小學科學;情境教學;課堂時效性
小學科學是一門引導學生認識自然、走進自然的自然學科,由小學自然課程改設而來,開設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新課程改革后的一門新興課程。教學方法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小學科學教學中使用情境教學,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中,極力地激發學生的情感,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綜合學生的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大大提高了課堂實效性。
如何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法提升課堂實效性呢?
一、解決如何創設情境的問題
情境教學必然要求在教學設計中有情境創設,一堂課如果有一個好的情境導入,可以說教學已經成功了一半。而如何創設有用的情境,則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創設。
1.聯系實際,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
學習科學就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生活,利用身邊生活實際創設生活化情境,或者根據學生比較關注的問題與現象提出問題,可以讓學生理解學習這門學科的現實意義在哪里,即幫助理解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例如,在教授熱量如何傳遞這個問題的時候,可以從生活小事著手,提出為什么冬天天冷,我們穿很多衣服就不冷了,可是夏天為了不使冰棒融化,反而要給他蓋上棉被?通過探討讓學生迅速進入問題情境,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后,進入對熱量傳遞原理的解析過程,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寓教于樂,創設趣味性實驗情景
小學科學課是一門自然學科,實驗是其基礎。充分利用實驗,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心理,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在科學這門課程中,大大小小的科學實驗能夠比純粹的理論講解更直觀、形象地為學生理解知識提供參考。教師可以在課程中通過演示實驗等創設趣味性實驗情景。比如,在教授物體的沉與浮過程中,向學生演示實驗,通過直觀的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積極性,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3.激發情感,創設沖突化情境
沖突最能激發人的探討欲,對學生來說亦不例外。在學習常見的力時,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游戲的方式,挑選本班最厲害的大力士和力氣最小的學生,然后現場演示,力氣最小的學生一個手指頭就能讓大力士站不起身,從而激起學生討論,為什么力氣大的居然還比不過力氣小的,創造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識,使記憶更深刻。
4.寓理于事,創設故事化情境
故事具有一波三折的特點,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在故事中利用寓理于事,巧妙地導入課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能使學生從中吸取教訓。在講授熱空氣特點的課程中,可以穿插諸葛亮的故事,由諸葛亮講到熱氣球,從而引出本課內容。
5.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
有時候有些課程內容運用上述幾種方式創設情境都不能達到好的效果,對此,教師可以依托多媒體教學,通過制作精美的課件、播放相關的視頻、音頻,對學生進行引導。比如,湘教版小學科學在涉及宇宙的課程中,小學生有限的空間想象能力很難引入情境,而教師通過播放相關視頻,則能讓學生對課程教材有大致的了解,進入教學氛圍。
二、解決情境創設后如何引導交流的問題
創設情境是情境教學的主體部分,但是只創造場景,卻不做好引導工作,再好的情境創設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課堂上創設情境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探討。
1.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在課前,教師需要對班上學生的知識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準確把握教材,分析課程的重點難點,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知道學生對本次課程的了解程度,哪些板塊可以讓學生自學,哪些地方需要集中講解,哪些地方有必要進行探討。否則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與教材脫節,或者學生不能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都會讓教學的實效性大打折扣。
2.營造良好的討論氛圍
討論是在一定程度上將課堂交給學生主導,教師需要正確看待討論在課程中的重要性,允許學生質疑,鼓勵學生大膽展開討論,積極引導,創造寬松平等的討論環境,確保討論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3.選擇合理的交流方式
討論也需要選擇合適的方式,既可以通過師生對話的形式,也可以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還可以通過實踐進行探究。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之間有內在聯系,可以嘗試師生對話形式,逐個引導,一步一步深入探討;如果問題比較分散,可以嘗試分組各自進行小組討論,最后進行結論匯總;遇到比較適合自主探索的問題,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教材閱讀、實驗等方式自主研究。
三、解決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引用情境教學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將注意力引到課程上,而有部分教師尚不能完全掌握情境教學法,課程設計以自己為出發點,而不是以學生的感受為出發點,在情境引入中主觀判斷學生的情感傾向,或知識空泛地引入情景,并沒有作為教學設計中的一部分融入整個課程,純粹是為了情景而情境,忽視了情境與教學內容的聯系。
情境教學法的運用雖然能對小學科學課堂的實效性有顯著的積極意義,但是對教師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教師擁有足夠的課堂把控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如果只是一味有樣學樣,為了情境教學而泛濫使用情境,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會影響課程效果。
參考文獻:
[1]周慶萍,高勇現,張偉.小學科學課程教師教學現狀調查與思考[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24(7):5-9.
[2]施傳柱.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探究[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6(5):100-103.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