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花
摘 要:微課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視頻教學模式,微課精、簡、方便的特點使其被廣泛應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微課;小學美術;欣賞課程;創作課程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孩子的素質教育要求越來越高,而伴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未來社會對于高素質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小學美術作為一門藝術課程,是學生藝術啟蒙的主要階段,對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以及微時代的來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微課的教學方式,能有效提高美術教學質量。本文就微課的定義、優勢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等多方面展開了一些研究與探討,希望能對廣大教師有所啟發。
一、微課的定義
微課也稱“微課程”或“微型課程”。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于2008年提出的。主要通過教師錄制特定教學信息和教學內容的視頻來完成教學目標。課堂教學視頻是微課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僅包括基本的教學視頻,也包括了教學相關的資源。微課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通過新的教學組織形式與信息傳統方式,營造一種全新的、特定化、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二、微課模式的特點
1.教學時間短
“微課”時長一般控制在5~8分鐘左右,最長也不宜超過10分鐘。
2.主題鮮明,內容簡短精悍
“微課”反映的是基于具體教學主題和具體環節教學方式,指向的是具體知識點,因而更明確、主題更鮮明,內容更精簡,適合學生需要。
3.操作使用方便
微課的本質是視頻化的教學活動。視頻生動形象,學生和教師可以反復使用,優化教學過程。
4.方便傳播
微課內容精簡,利于編輯與轉化,在互聯網和移動終端上傳播也方便。
三、微課教育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
小學美術課程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欣賞和創作。
在以往的美術欣賞教學課中,教學形式單一,內容也相對枯燥,需要老師大量的口頭解說,然而學生沒有多大學習興趣。采用微課程進行美術欣賞教學能有效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利用課余時間,把教學內容相關的藝術家介紹、背景知識或者其他拓展內容通過制作成微課小視頻。在課前學生就能通過微課視頻進行預習。由于微課視頻豐富、生動的表現形式,能很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促進學生主動欣賞。微課在美術欣賞課上的應用還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能讓學生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加真切地感受藝術魅力。在上六年級《我國古代建筑藝術》一課時,欣賞建筑藝術,不但可以用慣常的視覺方式欣賞建筑物在靜止狀態下的形或內部構造,而且可以用3D動畫做動感顯示,讓建筑物旋轉起來,欣賞建筑物的多個側面,也可以按設置路線瀏覽一座建筑物的內部裝飾、陳設。學生有一種現場感、真實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間的建筑風格。
在以往的創作教學活動中,往往是教師先進行范例操作,學生跟著模仿,但是這樣的形式學生不能及時全面掌握相關技巧,往往顧此失彼。采用微課形式,教師將操作過程制作成視頻,并且能突出表現關鍵點所在,學生在學習時也能反復觀看和學習。這樣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技能。例如,在版畫教學過程中,以往的學習只能通過書本靜態的圖畫進行學習,學生對于版畫制作過程不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利用微課技術,教師把版畫的制作具體步驟拍成條理清晰的視頻,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版畫學習。學生結合視頻和理論,一邊學習一邊操作,很快就掌握了版畫制作的
技巧。
四、微課模式要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微課教學
教師要清楚認識美術教育的本質所在和微課教學的局限性。在教學中要有選擇地進行微課教學,不能過于依賴微課教學。例如在教授色彩時,就要避免使用微課,因為微課視頻有色彩偏差,這樣反而不利于學生正確地學習色彩。
2.微課視頻要精細,突出細節表現
微課的精髓在于精、小,這樣才能方便學生理解和深層次思考,達到教學目的。如果教師微課視頻的制作粗陋,不能有效突出重點,這樣的微課只是浮于表面形式,學生并未能真正受益。
3.靈活的師生互動設計
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的時候,不能自說自話。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點撥,通過靈活的方式創設生動的情境。這樣學生在通過微課學習時,就會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課上運用微課技術是科技和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方向。教師要結合美術教學內容,通過精良的微課視頻設計和制作,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美術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麗君.見微知著 小中見大:微課對小學美術教學的影響及作用[J].現代交際,2015(4):193.
[2]習惠.讓“微”風吹進課堂:淺談微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5(19):150.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