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富
摘 要:為了進一步加強、深化素質教育工作,作為義務教育基礎的小學階段,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設立一些恰當的問題情境來輔助教學,從而更好地達到教育目標和要求。就問題情境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整改和完善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設立;完善
一、問題情境的基本內容
所謂問題情境,指的就是在教學中創設具有一定難度的情境,學生在這一情境下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識,最終解決問題。這也說明了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有利于學生自主展開學習活動、形成學習熱情、培養各方面能力。因此,小學教師要對問題情境加以利用,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在特定的問題和情境中,通過已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針對性
也就是說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要有一定的針對性,要根據學生和教學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設計。
2.趣味性
想要有效地將學生帶入問題情境中,就要保證情境的趣味性。激發學生興趣,是成功創設問題情境的主要前提之一。
3.參與性
問題情境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從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因此,問題情境還要保持一定的參與性,不能流于表面。
4.挑戰性
在保證趣味性和參與性的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問題情境的難度,既不能設置的過于困難,又不能過于簡單。挑戰性過高或過低,都有可能使學生喪失興趣。
二、問題情境教學的現狀
我國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問題情境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具體表現為:
1.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整體形式和內容流于表面,沒有創新和發展
我國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都是在近幾年才接觸到問題情境教學,使得本身在這方面的教學經驗嚴重不足,在創設情境時,沒有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沒有突出數學的實效作用。另外,還有一些教師急于求成,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大量使用情境教學,忽略了其他教學方法;雖然學習氛圍熱烈,但實際內容卻沒什么重點。
2.問題情境的設計不符合學生、教學的實際情況
問題情境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目前還有很多教師,并沒有深入、透徹地理解問題情境的意義,使其認為只要是問題情境都適合小學數學教學,因此,很多教師并不是根據學生和教學活動等實際情況來設計情境,而是照搬其他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使學生無法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教師所講的知識,對素質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改進和完善措施
1.將小學數學與實際生活關聯起來
新課標明確規定:小學數學要與實際生活相互關聯。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設立問題情境時,要以實際生活為設計基礎,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之中,增加學生對小學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加減法的講解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去超市、商店等進行調查,把數學課堂變為小型超市,讓學生化身為售貨員以及顧客,在買賣之中對加減法進行學習和理解。這樣一來,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2.利用童話、故事等形式來構建問題情境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本身年齡較小,因此,教師在講述問題情境時,要更傾向于童話或者是故事的形式。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知識點的特征來對應不同的故事,用故事引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3.創設問題情境,制造懸念,增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問題情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考慮到學生對情境的參與度和操作度。例如,在講述平面圖形時,教師可讓學生提前在家中用筷子、拼圖等自行進行擺放,構成喜歡的圖案,并用繪畫的形式,將學生自己動手構建的圖形帶到課堂中來;在課堂中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和分享。這樣一來,也有效培養了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
另外,還要不斷在問題情境中增加懸念,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基礎運算時,先通過“學生提問,教師快速回答,學生進行驗證”的形式創設情境;教師在情境中透漏出計算的小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后,再進行講解。這樣一來能夠持續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總之,隨著我國新課改、素質教育等工作的深化和推進,現階段小學數學的教育過程中雖然仍舊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但其教學理念和方式正處在不斷地改進、完善和創新之中。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入問題情境教學,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邏輯思考和實際操作能力,最終有效完成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姜夫浩.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1):49.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