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黎琴
摘 要:以高中學困生在研究主體,從學生自身和教師教育兩個方面著手講述了在積極教育觀下對學困生進行轉化的必要性和具體的轉化措施,以期在積極教育的引領下,將學困生轉化為積極樂觀又富有學習力的學生。
關鍵詞:學困生;積極教育;傳統教育模式
學困生,顧名思義是指在某一個時段內,由于主觀或客觀的原因,在學習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學習成績暫時落后,但表現尚好的學生;或者為學習差、紀律差、行為習慣差的學生。這類學生在每所學校、每個班級都存在,雖然數量不多,卻也不可忽視。
一、轉化學困生的必要性
由于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學生本人等方面的原因,學困生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這一方面不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會制約整個班級、學校的發展?!坝薪虩o類”,教育、轉化學困生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規定:“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明確規定:“學校應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幫助、教育,不得歧視?!弊鳛榻處?,既要關心優等生,更要關心每一個學困生,幫助他們走出學習的困境和瓶頸,走向美好的未來,就像習主席所言,我們的教育要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二、轉化學困生的方式
傳統教育模式下對學困生的轉化,往往習慣于從學生的問題著手進行矯正,致使學困生易成為老師批評的對象,自尊心和自信心一再受到傷害,出現抵觸情緒。
而積極教育研究熱潮的興起,為學困生的轉化提供了新的思路。積極教育是在積極心理學的啟發下,反思教育現實和傳統觀念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方式。積極教育并不僅僅只是糾正學生的錯誤和不足,更主要的應是尋找并研究學生的各種積極力量,并在實踐中對這些積極力量進行擴大和培育。筆者認為,應從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入手來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1.教師層面
(1)積極關注學困生。受到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很多教師都以優等生為中心,嚴重地忽視了成績差的學生,或者只是望學困生而興嘆,卻沒有采取積極的行動。然而,每個學生都渴望被教師關心和愛護,學困生由于存在自卑心理及學習上的障礙,更是如此。所以教師應多給予學困生一些肯定與鼓勵,少一些冷漠與批評;以積極的眼光看待發展中的學困生,畢竟他們是還未定型的孩子,對他們的微小進步也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在教學評價中則應避免讓考試成績成為衡量學生的唯一尺度,尋找他們身上各方面的“閃光點”,促進學困生的進步。
(2)創建積極的教學氛圍。由于學困生身上存在很多缺點,尤其在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緩、愛做小動作、愛講閑話等,因而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甚至體罰。這容易使部分學困生對課堂產生緊張、害怕、厭惡等消極情緒,更不利于其學習成績的提高。所以,教師應注意創建積極的教學氛圍,促進學困生積極思考,全身心投入學習,多捕捉學困生在課堂上閃現出的優點,隨時都給學困生傳遞一種積極的正能量,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3)還要積極研究針對學困生的教學。孔子言“因材施教”,現代教育也提倡分層教學。學困生和其他學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異,所以各科教師應分析學困生存在的問題和知識盲區,然后從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教學時針對性地給其指出相應的學習方法并進行相關的作業練習。這可以使學生從細小的進步中慢慢找到學習的成就感,提升其學習興趣。
2.學生層面
(1)學會積極的自我評價。學困生由于成績暫時落后,經常遭到同學的嘲笑和老師的批評,所以易出現自卑心理,不能積極、客觀地評價自己。所以,要讓學困生對自己作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關鍵是讓其學會直面成敗,并學會積極科學地分析和歸納原因。
(2)擁有積極的學習力。學困生的“困難”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強烈的求知欲,學習基礎差,學習方法不科學;二是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專注度不夠。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力。積極教育主張,學習應該是學生的自主行為,教學應該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學。所以應當使后進生先確立自己內在的學習動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己調節學習策略;自己計劃和管理學習時間;自己檢查、總結、評價學習結果,并能采取補救措施。積極才是一種持續的戰斗力。
總的來講,只有在積極教育的引領下,掌握一些積極的方法,使師生形成具有積極正能量的合力,這樣才能把后進生轉化成積極樂觀又富有學習力的孩子。
參考文獻:
[1]王寶華,王英春.淺談后進生轉化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0(8):481.
[2]張金鳳.淺談如何轉化農村小學后進生[J].新課程,2012(2):110.
[3]董樹梅.以積極教育理念引領教師優化學生觀[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3(26):3-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