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彥
摘 要:我國的教育事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因此,對教育內容及教育方法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校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素質方面的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學習思維。小學作為義務教育的最初階段,在語文方面的教學必須要致力于提高課堂的有效性,為之后的教育打好基礎,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語文知識,在語文學習中真正實現個人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小學作為義務教育的最初階段,對學生整個學習生涯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問題,在教學中做到萬無一失。課堂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最主要場所,可以說學生所能夠獲得的知識都是來自課堂,在這樣的前提下,語文教師肩上的任務就更加艱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標準就是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盡量多的知識,不浪費每一分鐘寶貴的時間。本文將從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開始研究,進而為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提出具體策略。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教學觀念有偏差
通過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的研究,發現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都存在一定的偏差。教材作為學生所學知識的主要載體,理應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它當成知識的唯一來源。很多教師認為,小學生不需要學習太過復雜的知識,于是僅僅對教材知識進行講解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范圍過于狹窄,不利于學生學習視角的開闊。
2.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低下
我國應試教育的教學制度導致學生的家庭作業負擔過重,學生在課余時間要寫大量的家庭作業,很少有時間對即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課前預習,教師也沒有給學生布置適當的預習任務,因此,很少有學生能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這對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十分不利,在課堂上,學生很難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自然也就不能對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
3.語文課堂過于形式化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教師在講臺上講得熱火朝天,學生看上去也能跟緊教師的教學步伐,但是學生的學習成果卻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升。這種問題存在的原因就是語文教學太過于形式化,教師的一些教學方法在實施過程中僅僅起到表面效果,并沒有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例如,課堂討論等教學環節,其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同學進行思想的交流。然而,在實際實施當中,學生并沒有充分利用這個時間進行思考,表面看上去大家都在討論,但是實際上很少有學生能夠真正地完成討論內容,甚至有些學生在談論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效率自然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促進學生努力學習的主要動力之一,如果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道路會更加平坦,因此,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那么,怎樣做才能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提高呢?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能力。還可以在上課之前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讓學生更加有興趣對知識進行深入探討。例如,在《難忘的潑水節》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問“潑水節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潑水節的來歷是什么”等,讓學生產生對潑水節的強烈興趣,從而在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更加集中精力。
2.合理使用技術手段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前提下,多媒體在教學中應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它能將知識點變得更加生動、具體,使其更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讓有限的教學實踐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開國大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典禮的紀錄片的精彩片段,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在愛國的情感氛圍中進行這一課的學習。需要注意的是,對媒體的應用要與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不能脫離知識點,否則不僅不能對教學產生積極作用,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3.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是得到了很多教師認可的、能夠有效地促進課堂效率的一項教學方法,這是因為學生在互相合作的過程中,會激發好勝心理,促使學生對學習懷有更加積極的態度,為了不落后于他人,很多學生會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這樣就使課堂效率能夠實現飛躍性的提高。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分別布置研究海底、海面和海浪的任務,讓學生進行交流與分享,從而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積極與同伴展開合作,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郭桂枝.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1(29).
[2]王海玲.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