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紅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早已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反映國家的國民素質。經濟發展水平、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掌握基本信息技術技能,已成為社會對人們的基本要求。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擔負著新的使命,要求把學生培養成信息化青年,讓學生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知識,逐步培養信息技術技能,學會把信息技術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學習中。但是,在現在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充當著課堂的主體,學生是被動接受,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學生對老師所講內容完全不感興趣,使得教學沒有效率,學生自然學習不好信息技術課程。那么,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程呢?從教學模式方面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進行簡單探究。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課;課堂教學模式
要想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取得顯著成果,必須摒棄以往教師為課堂主體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比如,在課堂中應用多媒體,繪聲繪色,形象生動地給學生講解演示,這樣學生也能主動參與進來,提高學習的熱情;教師可以引領學生,給學生規定學習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到新的知識,這樣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像這種實用型的教學模式還有很多,我們下面簡單列舉一些。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應用多媒體趣味教學法
初中生對多媒體還是很感興趣的,相對于教材文本內容而言,多媒體更直觀,更形象,更有趣。多媒體的動態教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課堂生動多彩,學生也不會覺得乏味,大大提升了課堂的學習效率。
如,在關于畫圖軟件的使用技巧內容的教學中,圖畫本身就是需要展示出來的,教師運用多媒體可以直接給學生操作,什么樣的技巧能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幾幅畫,然后告訴學生,這些畫都不是用紙和筆畫出來的,它只需要一臺電腦、一個畫圖軟件就可以完成,你們是否想學呢?這樣無疑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增添課堂的趣味性。
二、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應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
這種教學方法簡單來講,就是教師給學生制訂學習任務,在學習某一節內容之前先把作業留給學生,要求運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這樣,學生就會更加用心聽講教師所教內容,提高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遇到任何疑問,學生也會積極尋求幫助,這樣就能更好地夠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慢慢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比如,在學習柱形圖、折線圖、餅圖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講課之前規定學習任務,課下每個學生制作一份上兩個月每周出勤人數情況,用圖表形式表現出來,看具體用哪種圖表表示更加合適。有了明確的任務目標后,學生聽課就會更加認真,細心地分析柱形圖、折線圖、餅圖所表現的不同含義,在學習完之后,學生不難發現,出勤人數是變化波動的,如何直觀地表現出來呢,當然是用折線圖更加合適。
三、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應用探索發現式教學法
探索發現教學法就是教師應當設置懸念,提出一些問題,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討論,并得出答案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就是,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引出本節內容的重點難點,通過教師和學生的討論,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當中,集思廣益,人人參與,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最后得出結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在學生自己得出答案的過程中,增強了自信心,自豪感。
比如,在學習多媒體制作作品中插入圖像,插入聲音,插入影像,插入動畫。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何插入這些需要進行哪些步驟順利完成,掌握哪些技巧能夠容易記憶,就問題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共同學習,展開討論,最終得出結論。這樣的過程會讓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
四、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應用實踐啟發式教學法
只有實踐才能得真知,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信息技術課程也是如此,同樣需要學生積累實踐經驗。實踐能夠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在實踐當中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在實踐的過程中也能夠鞏固以往的教學內容。研究表明,學生在實踐中感悟能力更高。
實踐內容可以是教師自行提出,也可以依據教材內容提出,比如,在每一冊內容后面都有一個綜合實踐活動,例如,八年級上冊要求用Ecxel工作表統計家庭開支。這個實踐活動需要家長和學生共同完成,家長提供數據,家庭中共分為哪些開支,比如教育開支、生活用品開支、網上購物開支、話費開支等等,每一項開支的大概數值是多少,由學生做成表格的形式。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還能鞏固所學知識,并且能夠清楚了解家庭的開支,增強家庭責任感。
以上就是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的簡單探究,列舉了一些比較實用的教學方法,任何教學方法都要因人而異,教師要學會因材施教,發揚創新精神,總結更多更好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霍惠芳.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研究[D].延安大學,201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