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東
摘 要: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其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能力的培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數學作為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一門重點課程,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就成為目前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目標。將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應用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是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共同要求。主要提出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幾點教學策略。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
初中數學是學生學習的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那么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討論的形式來學習數學知識。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往往都是教師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只能跟隨著教師的教學思路來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也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新時期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新實踐,將合作學習的模式應用到學生的數學課堂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合作欲望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比較強的學科,如果教師僅僅單調地給學生講授數學知識,枯燥深奧的數學內容會讓學生覺得數學是一門難學的課程,從而使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與興趣,造成教師教學效率的下降。因此,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出恰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合作欲望,使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到課堂的合作學習中,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應用二元一次方程組——雞兔同籠”時,我就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這樣一道題:“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然后我說:“這道題是古代著名的難題,很多人在看到這道題后都不知如何算起,下面同學們討論一下這道題應該如何解答吧。”學生聽到這里,好奇心都被激發了出來。解題的基礎是弄清題意,但是很多學生在看到這道題時都有些迷茫,不知道這道題說的是什么意思。于是我便讓學生先通過討論弄清題意,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學生都積極地各抒己見,熱烈的討論氛圍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找到了不同的解決方法,從而使得課堂的教學效率有了顯著的提升。
二、設計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操作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是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模式。課堂實踐打破了以往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必局限在座位的狹小空間內,他們可以幾個人圍成一圈,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使得課堂的氛圍活潑而熱烈。并且,在討論中每個學生都能夠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之間通過這樣不斷地思維碰撞,他們的思維能力會得到一定的提升,學習的效果自然也就有了保證。
例如,在教學“利用軸對稱進行設計”這一節內容時,我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些圖片,有故宮、楓葉、蝴蝶等,并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軸對稱圖形的性質,為其接下來進行圖案設計奠定基礎。在學生掌握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與性質后,我便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軸對稱設計圖案。有的小組就利用剪刀和彩紙剪出了各式各樣的圖案,有“囍”字、花朵、兔子等,還有的小組按照天壇的模型制作出了一個立體的小天壇。在這樣的實踐中,鍛煉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并且,良好的課堂氛圍也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
興趣。
三、重視討論交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不僅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還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討論交流,使其在不斷的思考與討論中提高思維能力,使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發揮其優勢與作用,為學生的思維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一次函數的圖像”這一節的內容時,對于具體的一次函數,學生都能很快地畫出函數圖像,但是他們對于函數中的系數與圖像的對應關系都沒有清楚的認識。于是我便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y=kx+b這個函數與x軸和y軸的交點都是什么,并讓學生根據這個函數中參數的取值來畫出圖像。大部分小組在畫圖時都只考慮到了k>0的情況,只有一小部分的學生考慮到了k<0的情況。在學生總結過后,我引導學生思考有沒有遺漏的地方,經過了又一番的討論交流后,學生將k,b的不同取值時一次函數的圖像都完整地畫了出來。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散,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課堂教學真實而有效。
總之,將合作學習的模式引入初中數學教學中是新課程改革教學背景下的必然趨勢。教師要充分利用合作學習的優勢,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思維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高質高效。
參考文獻:
[1]桑建麗.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踐[D].魯東大學,2014.
[2]謝玉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