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結合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分析了現階段物理實驗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法,供廣大物理教師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可行性;問題;對策
物理是一門倡導探究性、實用性的學科。為了滿足《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師必須對實驗進行有效的改革,增強物理實驗的創新性,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打好基礎。初中時期是學生夯實基礎的關鍵階段,只有高效而有趣的物理實驗才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現階段,初中物理實驗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實驗以傳統的驗證實驗為主,不能體現創造性
初中物理涉及的實驗,大多是驗證性試驗。這類實驗往往要求實驗者通過某些固定的操作,驗證一個課本上的定論,如“估測大氣壓的值”。在此類實驗過程中,學生不能產生很高的學習熱情,墨守成規的實驗過程會使學生產生疲憊和厭倦的心理,不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
2.教師在實驗中占主導地位,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不到增強
在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大多以教師演示為主,許多學生得不到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部分學校的實驗器材短缺,也可能是教師對學生不夠信任,不能放心地讓學生親自操作那些有一定危險性的實驗,如“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比較”。
3.不能很好地解決實驗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在實際的實驗教學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如實驗現象不明顯、數據無法處理等問題,給進行實驗的師生造成很大的麻煩。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會使學生產生更多的疑惑,不能透徹地理解物理知識,從而失去學習物理的信心。
二、解決物理實驗中存在問題的一些可行方法
1.更新觀念,將實驗向探究性轉變
要想使物理實驗的教學改革更加徹底有效,教師首先應該轉變自己的觀念,把更多的探究性思想與實驗內容相結合,產生更有意義的實驗。學生通過完成探究性實驗,可以獲得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學習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例如,在“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的教師演示實驗中,教師可對實驗內容做出部分修改,如,使用鉛筆芯以及鐵絲替代合金導線,把演示實驗轉變為分組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等。在這個實驗中,鉛筆芯、鐵絲都是簡單易得的材料,使實驗更加簡便。除此之外,學生完成探究實驗后,可以深入認識到采集信息、收集資料、設計實驗方案以及采取科學的實驗方法的意義所在。
2.增強學生主動性,倡導分組實驗形式
為了改變目前以教師演示為主的實驗教學,教師可引入學習小組方式進行實驗。學生在親自體驗、探索物理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將實際操作和抽象思考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一個學習小組中,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實踐的機會。除此之外,有了小組同學間的互幫互助,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更加明顯。
例如,在上述的實驗中采取小組學習的方式,將學生分為5~8人的實驗小組分別進行實驗。在小組實驗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實驗現象,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并且使學生對物理的學習動力更加持久,增加了學生對實驗所得結論的信任程度。
3.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指導自主解決問題
在部分實驗的操作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小問題,如實驗現象不明顯、實驗操作過于復雜、實驗結果出現偏差等。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分析目前實驗設計中的漏洞,接下來,指導學生自己思考,改進實驗步驟,產生更為合理的實驗方案。
例如,在“測定一些物質的密度”中,教師可布置任務:測量牛奶的準確密度。剛開始,學生采用“測量鹽水密度”時使用的操作,進行牛奶密度的測量,但是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本實驗與測量鹽水密度的實驗有所不同:因為部分牛奶會掛在燒杯壁上,不能被全部倒入,因而測得體積不夠準確,將產生很大誤差。這時,教師應引導實驗學生進行思考:如何實現誤差的最小化?并指導學生利用具體的實驗器材驗證自己的想法,發現實驗設計中的漏洞,并改進實驗步驟。這類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并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實驗結果不是判斷教學是否成功的標準,實驗的目的在于利用實驗過程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的全過程中,物理實驗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關鍵部分。教師作為初中生物理學習的引路人,應當積極對課堂改革方式進行思考和探究,確保實驗課堂的高效性。除此之外,實驗教學必須以人為本,突出學生在具體實驗中的主體作用,教師在實驗中起引導、補充作用。在高效實驗的基礎上,學生的創新和創造能力都會得到提高,動手能力也會有所進步,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肖艷華.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15).
[2]翟擁軍,陳桂仁.淺議初中物理教學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