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國的小號演奏與教學水平,逐漸縮短與國際水平的差距。但是仍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先進的技術和方法提高了我們演奏技術,使我們對聲音的概念及把握有了新的認識,但我們的演奏偏重技術型,在演奏和教學中也存在一些被容易忽略的問題,看似微觀卻對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演奏教學;忽略問題;解決方法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高速發展,小號事業也處于高速發展時期,特別是三十年所取得的成績,無論從演奏方面還是教學方面以及作品創作方面來講,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當今世界是個信息多元化的時代,各專業交流活動在全世界范圍廣泛開展,各種交流平臺和機遇給了我國小號事業以極大發展空間,這使得我們更直接得了解和學習國外小號演奏和教學的經驗,這對中國小號事業的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越來越多的小號演奏者開闊了視野,對當前國際小號的發展形式和概況有了新的認識,在演奏技術和理論上得到及時更新,各種音樂會和比賽給我們展示了具有國際水準的演奏,資料和音像也得到補充更新,這些方面均可以使我們借鑒和學習,從而更好得改善中國相對落后的演奏技術及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小號演奏與教學水平,逐漸縮短與國際水平的差距。但是仍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先進的技術和方法提高了我們演奏技術,使我們對聲音的概念及把握有了新的認識,但我們的演奏偏重技術型,追求“高、難、快”而忽視了音準把握性和音樂性,演奏技術是服務于音樂性需要的,音準、音色則是表現音樂性的前提條件,只有在保證音準把握性和音色后,然后再進一步發展演奏技術,才能更好的表現音樂,因此不能本末倒置、舍本求末。此外在演奏和教學中也存在一些被容易忽略的問題,看似微觀卻對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持號角度問題
吹號姿勢對吹奏有著很大影響,持號的角度問題,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演奏者自身由于牙齒平整度和嘴唇厚薄存在很大個體差異,最舒適的演奏位置因此不同。這就造成偏高或者偏低的持號角度問題的出現,都對吹奏起著負面影響。一般來所,標準的持號角度應該是,水平線略偏低15度角。這樣吹奏可以使氣流通暢,聲音舒緩傳送出來,吹奏的聲音比較明亮,而且對進行高低音區銜接時,口型迅速變動比較有利。一般原則上在吹較高的音時,下顎往里收,頭部略微上抬。在吹奏較低音時,則下顎往外推,頭部略下沉。這樣作可以比較容易的吹奏高低音。如果持號角度偏低,即角度大于15度,這樣吹奏時氣息流動會收到阻礙,在號身內部形成彎曲式的傳送,所吹奏的聲音比較憋悶黯淡。如果持號角度偏高,和水平線持平或略高于水平線,看著有些“上撅”的感覺,這樣就會使上唇成為受力點,會受到來自號嘴的壓迫,由于上唇是吹號的振動源,這樣就導致上唇的不良振動,反映靈敏度和耐力高音都會受到影響,而且不利于上下音區的自由銜接。
二、手指問題
在小號演奏中手指的靈活性對小號演奏同樣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靈活、獨立的手指,在吹快速曲子時就不能和舌、氣、唇的動作同步進行達到完美配合,這樣就不會有音的顆粒性、均勻性。筆者認為手指獨立性、靈活性的練習要引入日常練習,并依據一定原則訓練:
持號時,右手自然放松,手腕平穩,手型成指尖抓鍵狀態,按鍵運動時手指要盡量貼鍵,不可高抬指,吹奏快度樂曲會影響速度。手指立起來,第一、二指關節不可彎曲,注意力集中在手指第三關節的活動上,靠第三關節活動來帶動手指按鍵,其余各關節部位要放松,手指的按鍵動作要迅速果斷,下鍵一定要到底,要給予一定力度。這和鋼琴觸鍵的原理相似,科學證明,如果合理運用手指第三關節,是不會產生疲勞感的。練習時一定要慢練,切不可為追求速度而快速畸形運動,不均勻地按鍵,這樣會使手指越來越僵硬,只有正確的方法才能使手指靈活自如而無疲勞感。在練習的過程中,要隨時調整自己,使自己盡量放松手指。如果出現手指緊張、酸麻現象,則證明手部緊張需要放松,要及時進行自我調整,不可貪快,慢練并循序漸進的進行找放松的感覺。
《克拉克小號技巧練習》(H.L.Clarke:《TECHNICAL STUDIES FOR THE CORNET》)是一本很好的練習手指靈活性的教程,每條練習可運用連音、單吐、雙吐分別演奏,還可以使用前附點和后附點音符進行練習。特別是第三課的練習,音域是“g-c2”,這條練習曲可以繼續延伸到“c2—c3”,每天反復練習可以有很好效果。由慢到快逐步加快速度,還要結合節拍器練習的運用。
三、小指“鉤”與“放”的問題
小號的拿號姿勢,對吹號者很重要,作為吹號者是否考慮過小指的擺放問題呢?這個問題看似微不足道,但現在也是一個經常討論的問題,對于此問題眾說紛紜,各自都有自己的觀點,作為現在小號事業發展的高峰時期,它的問題也應當引起人們的探討。當前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小號從本身構造設計方面,就給小指留出了位置“小指鉤”,不言而喻證明小指是需要鉤住的,這樣使手指運動具有了穩定性,而且使手指運動能緊密的貼住鍵子,有利于觸鍵反應速度的提高。但缺點是,小指鉤住會對1,2,3指運動形成束縛。另一種觀點,認為小號的小指鉤是多余的,沒必要使用,要解放小指,使小指對1,2,3指的束縛解除,從而使手指運動更加靈活。但缺點是,使手指運動缺乏穩定性,容易滑鍵。這兩種觀點各有利弊,至今尚未有定論。筆者比較同意折中兩種觀點,小指鉤與放,應該根據吹奏的要求的需要選擇,例如:當吹奏3指顫音時,可以不鉤小指,這樣很容易吹好顫音。比較快速的樂曲,可以有選擇的鉤、放小指,要根據個人情況和作品的要求而定。
四、吹號的氣流問題
吹號時所使用的氣流不同于平常,要用“緩氣流”吹奏即“熱氣流”原因何在?根據聲學原理:振動的幅度(振幅)決定音的強度(聲強),振幅越大聲音越強,反之則越弱,聲強單位與振幅的平方成比例。如圖所示:相同音高,不同振幅的兩音比較
在使用較緩的氣流吹號時即“熱氣流”,由于流速較慢,經過嘴唇振動和號身的傳播,所產生的音振幅較大,因此聲強較大、聲音較為飽滿響亮而且松弛,如A圖所示。因此在吹號的時候要使用緩慢而且飽滿的氣流來吹奏,使氣流盡量松弛,感覺就像對著鏡子哈熱氣。反之,較急促的氣流,即“冷氣流”,流速較快,所產生的音振幅較小,因此聲音偏小偏暗而且緊張,傳送距離短,如B圖所示。
五、號嘴的選擇問題
號嘴對于吹奏者來說也至關重要,以前大家對號嘴的研究和制作工藝了解甚少,吹奏者幾乎沒有對號嘴選擇給與過多考慮,所使用的號嘴型號相差無幾。由于嘴唇厚薄程度存在個體差異,口型特點與號嘴適于與否的問題無法進行解決。
對于號嘴的選擇來說,吹奏者無法根據自身條件挑選適合自己號嘴,只能勉強就一般普通常用型號來使用。現在號嘴的精心選擇也成為人們重視的一個主要環節,隨著各種品牌樂器的傳入,各種牌子的號嘴也相繼登場。如Bach、Yamaha、Stomvi、Monette、Schilke等品牌號嘴也逐漸為中國所使用,各種品牌號嘴的型號分類很多,其特點也各不相同。如此多的號嘴型號,可以根據個人不同用途和個人嘴唇的特點來進行選擇,對于不同作品不同風格的樂曲也進行了相應號嘴的選擇使用。例如:BACH 號嘴分類及其特點:
六、吹號時的喉部和口腔狀態問題
吹號時,氣流經過胸腹部肌肉和隔膜肌的壓力,由肺部傳出,經過呼吸道氣管,由喉部部傳到口腔,然后經過嘴唇接觸號嘴后震動發聲,傳入號身,最后由喇叭口傳送出去。口腔在此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很大。口腔是個可調整的器官部位,在吹號的時候,它的變動直接影響著氣流的大小和緩急程度,從而影響聲音的傳遞。而喉部同樣也是個可調整的部位,喉部的開合程度也會對傳入口腔的氣流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在吹號的時候,要讓氣流在各個部位傳導時保持通暢,尤其是喉部和口腔的調整。具體要求是,在吹號的時,喉部和口腔應該處于“打開”狀態,也就是平時美聲唱法所要求的方法。這可以借助于找尋“打哈欠”時的感覺,這時的狀態,喉部和口腔處于一種放松的“打開”狀態,這樣就使氣息順暢流動并以較大空間傳送,此時氣流飽滿而舒緩,所吹奏的聲音會變得“寬”而飽滿嘹亮且傳送距離遠。反之,人們在正常狀態下吹奏,喉部和口腔的這兩個部位是處于“半閉合”狀態的,如果不注意調整,就會使氣息流動到此處受到阻礙,氣流變得小而急促,所吹奏的聲音就會比較“窄”、干澀、不圓潤而且傳送距離短。
參考文獻:
[1]靳玉樂.現代教育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
[2]牛月瑩.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與方法探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0,(01).
[3]王朝剛.器樂表演技能教學新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4]陶亞兵.清間的中西音樂交流[M].上海:東方出版社,2001.
[5]Roger.Contribution of Fluid Dynamics to Woodwind Instruments Investigations of Timbre and Pitch of Bassoon Bocals[J].熱科學學報,2005.
[6]胡秋巖.零基礎學小號[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