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志紅
摘要:國家自改革開放以來,對教育的關注度逐漸加大,高等教育的發展也較改革開放以前有了巨大的進步,以前接受高校教育的人數有限,而現在,高校教育的普遍化、大眾化使更多人能夠獲益,也為提高國民素質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民辦高校的發展以及建設都離不開資金的投入,有限的資金難以支持高校的過快發展,加上高校眾多,而國家的財力有限,則導致了高校財務的各種風險問題。本文從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進行切入,對其防范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民辦高校財務;財務風險;防范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民辦高校對自身的建設與發展加大了力度,學校的規模、師資力量以及教學設備等都在進行擴充和完善,但是這一系列的建設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撐,高校建設的過快發展使其面臨著財務方面的風險,高校的財務一旦遭遇風險,會對人才的培養以及高校的可持續發展都帶來不利的影響。為了使高校健康運作,針對高校財務風險進行其防范策略的探討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這不僅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也需要高校內部管理層對其財務方面做出合理的管控和調配,這樣一來,才能降低高校的財務風險,使其正常運作,確保高校教育的質量,從而為國家源源不斷的輸送人才。
一、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
一個團體或者機構因資金處理不當而導致風險的產生,這就是財務風險。民辦高校雖是社會資本投資,卻為國家扶持的單位,所以不會像其他企業那樣出現破產的情況,但如高校資金的運用不當,會導致高校建設的資金不夠用、教師的工資不能及時發放、高校的日常采購難以得到保障等一系列財務問題。為了尋求發展,民辦高校不斷進行擴建,教學的規模日益增大,為彌補資金的不足,各個高校開始向銀行進行借貸,這種做法在增加高校財務債務風險的同時,也對高校內部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財務風險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民辦高校的籌資風險
民辦高校的籌資會帶來難以償還的風險。民辦高校在發展和建設的同時,因資金支持不足,會產生籌資行為。民辦高校的籌資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向投資方要求籌備所需的建設資金,另一種是通過向銀行借貸的方式進行資金的籌備。向投資方要求資金,存在的風險無疑微乎其微;但是受限于投資方的資金規模,調撥的資金可能不足以支撐高校的建設以及發展,故高校會選擇向銀行借貸的方式。但是向銀行借貸的風險較大,借入資金數量越多,所需承擔的利息也越多,隨著高校教學規模的擴大,所需運行資金額度也增長較大,若此時再背負過多的利息,打破了高校的收支平衡狀態,會導致其財務運作出現問題,不能如期還本付息。銀行有自己的信譽系統,如學校難以償還債務,會導致學校的信譽受損。高校作為孕育人才的重地,信譽受損會影響生源的流入量,這會給高校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二)民辦高校的投資風險
民辦高校在對某些項目進行投資時,如果資金收不回來,會導致資金得不到補償的風險。高校在進行投資時,主要涉及不動資產、后勤服務資產以及校方企業資產等投資方面。民辦高校投資不動資產主要體現在教學規模的擴大、校園建設的擴充、教學設備的引進、學生宿舍樓的建設方面,高校在其不動資產的建設上面如果沒有做好相應的規劃和控制,大肆建設,在產生資金浪費的同時,也會導致高校投資的債臺高筑。高校后勤服務資產的投資本著服務學生教師的宗旨,所以其所獲利潤不多,甚至沒有利潤,這導致高校在對其投資的過程中,收益并不樂觀。校方企業與社會上其他企業相比,其在管理以及運營方面差強人意,所以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很薄弱,從而導致校方企業的收益過低,高校在這方面投資,同樣也難以得到樂觀的收效。總而言之,民辦高校投資過多,卻沒有得到較多的收益,這就導致了其投資的風險。
(三)民辦高校的運營風險
民辦高校的運營離不開資金的運營,資金的運營主要體現在支出和收入兩個方面。高校在支出方面主要體現在工資、課酬、“五險一金”、教學費用、學生活動費用以及日常支出等方面。民辦高校的收入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學費、住宿費等方面。學費及住宿費作為學校收入的主要來源,而收入的多少取決于生源流量和收費標準。全國高考報考人數逐年減少導致生源減少,招生競爭激烈,而一些教學水平過低的學校更是難以引進生源。國家物價部門限制收費標準,讓眾多高校不可能隨意抬高學費。這些都對高校的收入產生影響。高校在運營過程中會產生眾多的費用,除了教學的日常開銷、教師的工資、課酬、“五險一金”之外,還要負擔教師科研費用、學生活動費用、獎學金、助學金等支出,收入和支出難以達到正比,致使高校在運營方面存在風險。
二、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的防范對策
降低民辦高校在財務上面的風險,體現在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吸引社會各界進行投資,以及銀行的配合方面,同時高校內部也應加強財務管理;如此一來,才能避免高校債臺高筑、難以為繼的現象,使高校得以健康持續發展。下文闡述了高校財務風險的防范對策。
(一)國家針對民辦高校制定政策,并推動社會對民辦高校投資
民辦高校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但是國家的資金有限,難以在資金上面提供幫助,所以國家應出臺相對應的優惠政策,以便為民辦高校引入更多的資金。優惠政策應體現在吸引各個領域對民辦高校進行投資方面,由社會對高校的建設進行資金方面的分擔,如此一來,在緩解高校的財務風險的同時,也能改善高校的教學條件,利于人才的培養,獲得更大的社會效益。引進資金的渠道很多,可以從企業、社會團體等的投資進行資金籌備,也可以借由基金會這個平臺向社會集資,向社會開展募捐活動也是一種籌備資金的辦法,這些都需要國家的政策扶持。
(二)銀行配合高校的財務工作,并對高校的債務進行放寬處理
民辦高校有著社會公益的本質,銀行在追求效益的同時,也應盡一定的社會責任。向高校進行借貸工作時,應結合高校的實際償還能力制定相應的借貸方案,并為高校的借貸做好規劃和引導工作;關于高校的借貸期限,銀行應根據高校收支情況,酌情處理,與此同時,也應監督高校及時歸還欠款及利息。如果高校在還款期間出現債務危機,銀行應與學校做出協商,并采取在歸還期限上放寬、利息適當降低等措施來幫助高校走出債務危機,以避免其出現生存危機。銀行在配合高校的財務工作的同時,也可以和學校進行合作,使更多學生向銀行進行學費的借貸,在解決學生學費問題的同時,也能為銀行帶來效益。
(三)民辦高校的財務工作人員應對其風險加以關注,并加大管理力度
民辦高校的財務工作人員要對其財務風險加以關注,并且進行科學的管理。為了保證高校的財務狀況不受損壞,就需要確保其管理工作各個環節的完整性,要在源頭上避免出現財務風險。每一個財務工作人員都應該具備財務風險意識,并積極采取措施進行預防,財務工作管理者應將每個工作者的任務以及職責交代清楚,并制定相關的工作方案,并將其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高校內部也應制定財務內控制度,讓財務工作者相互督促、相互制約。另外,在高校財務的支出上也應該嚴格做好相應的監督工作,例如,學校教學樓的建設、宿舍樓的建設、圖書館的圖書買進等支出,高校的財務工作者就應做好預算工作,并且減去不必要的開銷,在資金的調配上做到科學性、合理性,將有限的資金發揮出巨大的作用,避免資金浪費的同時,確保高校的發展與建設。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財務的風險是由多方面導致的,除了缺乏科學的財務管理之外,外界的因素對其風險也有一定的影響。為了降低高校在財務方面的風險,除了國家與銀行的支持和配合之外,高校內部也要做好相應的財務管理工作,財務管理應講究其科學性,還應對財務的風險有正確的認識,并且做出合理的防范工作,從而化解高校在財務上面遇到的風險,進一步確保高校的健康發展,為人才的培養創造和諧的氛圍。
參考文獻:
[1] 朱日麗.民辦高校財務風險及防范對策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4(08).
[2] 孫志國.辦學規模擴大背景下的高校財務風險分析[J].會計之友,2011(01).
[3] 刁艷.高校財務風險分析與防范[J].會計之友,2012(20).
[4] 王萌.淺談高校財務風險及其防范渠道[J].現代經濟信息,2015(22).
[5] 夏伍珍.高校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J].會計之友,2012(33).
(作者單位:江漢大學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