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


[摘要] 目的 探討維生素B口服聯合甲鈷胺注射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 方法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27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注射甲鈷胺,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口服維生素B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的變化情況,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多倫多臨床評分系統評分(TCSS)、神經病變主覺癥狀問卷評分(TSS)、數字化視覺量表評分(VAS)變化情況,并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 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感覺神經傳導速度中正中神經為(46.65±1.19)m/s、腓總神經為(44.18±1.31)m/s,運動神經傳導速度中正中神經為(48.92±1.17)m/s、腓總神經為(47.06±1.24)m/s,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TCSS評分為(7.10±0.36)分,TSS評分為(4.15±0.28)分,VAS評分為(3.06±0.19)分,治療有效率為91.85%,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結論 維生素B口服聯合甲鈷胺注射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能顯著改善癥狀體征和神經傳導功能,提高治療效率。
[關鍵詞] 維生素B;甲鈷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神經傳導
[中圖分類號] R58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08-0099-04
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1],糖尿病臨床有諸多并發癥,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其中糖尿病周圍神經功能病變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并發癥,表現以感覺障礙為主[3],運動障礙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病情逐漸發展后患部出現持續性劇痛,同時可伴有肌肉萎縮、肢體潰爛、壞疽等[4]?,F階段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臨床治療以控制血糖為主。甲鈷胺具有促進神經激活和再生的功效[5],本研究通過探討維生素B口服聯合甲鈷胺注射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旨在為臨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臨床癥狀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27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135例。其中研究組男76例,女59例,年齡45~78歲,平均(61.03±1.12)歲,病程1~4年,平均(2.36±0.36)年;對照組男74例,女61例,年齡44~77歲,平均(60.64±1.03)歲,病程1~5年,平均(2.39±0.28)年。所有270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四肢(至少雙下肢)持續性疼痛,并伴隨感覺障礙,單側拇趾或雙拇趾振動覺減弱,單側腳踝或雙側腳踝反射減弱甚至消失;肌電圖顯示雙下肢的神經傳導速度有延遲,腓總神經的運動傳導速度和腓腸神經的感覺傳導速度分別小于40 m/s和45 m/s,波幅降低等電生理異常[6],符合WHO1999年有關糖尿病診斷與分類標準,均符合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標準。排除妊娠,有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并發酮癥酸中毒的患者,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等。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堅持科學控制飲食、適量運動,并在內分泌醫生的指導下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以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對照組患者給予肌肉注射500 μg甲鈷胺(Misato Plant of Eisai Co. Ltd.,國藥準字J20070063),1次/d,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口服10 mg維生素B1(廣東華南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3349),3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1個月[7]。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SNCV、MNCV的變化情況,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CSS評分、TSS評分、VAS評分變化情況,并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
1.4 評定標準
采用多倫多臨床評分系統評分量表(TCSS):包括下肢的疼痛、麻木、針刺感、乏力、走路不平衡及上肢癥狀,有計1分,無計0分,共6分;深腿反射完全消失為2分,減弱為1分,存在0分,共8分;腳趾感覺包括針刺覺、溫度覺、振動覺、關節位置覺,完全消失計1分,存在計0分,共5分,總分為19分[8]。
神經病變主覺癥狀問卷(TSS):量化評定項目包括患者小腿部或足部的麻木、疼痛、感覺減退、燒灼感等4項陽性癥狀強度和頻率,總分為0~14.64分[9]。
數字化視覺量表評分(VAS):由患者用數字指出感受強烈程度,輕度:疼痛、燒灼感、麻木等感覺減退,可忍受,不影響睡眠,計1~3分;中度:疼痛、燒灼感等感覺減退,但影響睡眠,應服用藥物治療,計4~6分;重度:疼痛、燒灼感等感覺減退,難以忍受,影響睡眠及食欲,計7~10分[10]。
療效判定:治愈:治療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生化檢查、感覺功能及神經傳導速度恢復正常;顯效:治療后癥狀明顯緩解,生化檢查、感覺功能及神經傳導速度改善;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改善,生化檢查、感覺功能及神經傳導速度無改善??傆行?(治愈+顯效)/總例數×100%[11]。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NCV、MNCV變化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中正中神經為(46.65±1.19)m/s,腓總神經為(44.18±1.31)m/s;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中正中神經為(48.92±1.17)m/s,腓總神經為(47.06±1.24)m/s,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CSS評分、TSS評分、VAS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TCSS評分為(7.10±0.36)分,TSS評分為(4.15±0.28)分,VAS評分為(3.06±0.19)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1.85%,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77.04%,研究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現階段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顯著的上升狀態,其中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臨床常見并發癥之一,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率高,病變范圍廣,導致患者麻木、疼痛等感覺及運動障礙[12],也是導致糖尿病足潰瘍、感染及壞疽的主要危險因素,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質量。高血糖對神經組織的影響更為直接,疾病初期影響神經細胞Na+-K+-ATP酶的活性,導致其活性降低,同時會干擾蛋白合成[13],接下來則會導致神經組織脂質合成、髓鞘脂質比例構成的異常,最終使得軸突變性、神經細胞腫脹,表現為生物功能降低、傳導速度減慢[14]。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關鍵在于早期有效控制血糖,可以防止病情惡化,但是僅通過控制血糖對神經病變癥狀改善效果不顯著[15],因此臨床需要針對從發病機制著手,通過改善神經血供、高肌醇飲食和醛糖還原酶抑制劑等藥物以達到改善臨床癥狀、延緩神經功能病變的目的。
甲鈷胺不僅是維生素B12的甲基化活性制劑而且還是蛋氨酸合成酶的輔酶,藥物可直接作用于軸索,使軸索結構蛋白輸送正?;?,軸突受損區域得到再生,藥物易轉移到神經細胞內的細胞器[16],促進核酸及蛋白質的合成,促進軸索再生、保證軸索內的輸送功能。體外的相關試驗表明甲鈷胺進入細胞比普通維生素B12更容易[17],并且能夠加快雪旺細胞合成卵磷脂,促進神經元合成RNA,加快神經元的再生,使脫髓鞘反應得到減輕。同時藥物能有效提高患者主觀感覺,有效改善自主神經癥狀,提高周圍神經的傳導速度,降低振動覺閾值,目前研究證明甲鉆胺臨床不良反應率較低[18],藥物更安全,臨床應用更廣泛。維生素B1是糖類代謝的必需物質,參與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脫羧反應[19],如果缺乏維生素B1會因氧化受阻形成丙酮酸、乳酸堆積,進而影響機體的能量供應,同時維生素B1能營養周圍神經,起到協同輔助治療的作用[20]。
本研究通過探討維生素B口服聯合甲鈷胺注射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數據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聯合用藥治療后SNCV、MNCV、TCSS評分、TSS評分、VAS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聯合治療后能顯著提高周圍神經的傳導速度,且麻木、疼痛等臨床癥狀顯著降低,同時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表明維生素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能顯著改善神經功能減退、減輕臨床癥狀,是一種高效的治療方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靜.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藥物治療進展[J]. 藥學與臨床研究,2011,19(1):51-54.
[2] 邵澤平,李瑞,花劉溪. α-硫辛酸聯合彌可保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 中國醫學工程,2011, 19(2):100-101.
[3] 施君,張文川.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2(1):116-119.
[4] 王華. 銀杏達莫注射液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J]. 中國醫藥導報,2012,9(1):30-31.
[5] Nakayama M,Nakamura J,Hamada Y,et al.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ion ameliorates papillary light reflex and F wave latency in patients with mild diabetic neuropathy[J]. Diabetes Care,2012,24(6):1093-1098.
[6] Paul V,Claude LD,Jean LR,et al. A multicenter,double-blind,safety study of QR-333 for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 preliminary report[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13,19(5):247-253.
[7] 唐愛楠,劉鴻飛. 甲鈷胺注射液聯合銀杏達莫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 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9):68-69.
[8] 秦利,李曉永,蘇青,等. α-硫辛酸聯合甲鈷胺口服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J].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3,34(3):306-309.
[9] Owczarek D,Cibor D,Mach T. 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SDMA),arginine,and 8-iso-prostaglandin F2alpha(8-iso-PGF2alpha) level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J]. Inflamm Bowel Dis,2010,16(1):52-57.
[10] 何立明,何立華,王利娟,等. 復方丹參滴丸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4例[J]. 河南中醫,2015, 35(3):615-617.
[11] Tsikas D. Handling of comme rcially available enzyme immunoassays for 8-iso-prostaglandin F2alpha(8-iso-PGF2alpha,iPF2alpha-Ⅲ,15-F2t-IsoP) in clinical research and science:Considerations from the analytical and review point of view[J]. Clin Chim Acta,2014,344(18):215-2l7.
[12] 程團結,尚祥嶺. 硫辛酸聯合甲鈷銨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 中國社區醫師,2012,27(14):149-150.
[13] 朱蕾,張莉,張琴,等. α-硫辛酸聯合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 山東醫藥,2013,53(6):81-82.
[14] Uluc K,Isak B,Borucu D,et al. Medial plantar and dorsal sural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increase the sensitivity in the detection of neuropathy in diabetic patients[J]. Clin Neurophysiol,2012,119:880-885.
[15] Feldman EL,Stevens MJ,Russell JW,et al. Somatosensory neuropathy[J]. Ellenberg and Rifkins Diabetes Mellitus,2012,5(8):771-788.
[16] 鐘鴻,李壯豐. 維生素B12聯合銀杏達莫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臨床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2):99-101.
[17] 王華,吳讓兵,高霞. 丹參酮-ⅡA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 4(33):1512-1513.
[18] 師蘋,楊紅坡. 甲鈷胺聯合依帕司他或α-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與比較[J]. 臨床合理用藥,2015,8(1):51-52.
[19] 趙立衛,張曉紅,江丹. 等. 中藥足浴聯合維生素B1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及護理[J]. 臨床合理用藥,2011,4(4):47-48.
[20] 戴椿. 甲鈷胺加維生素B1穴位注射聯合中藥熏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分析[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6):970-971.
(收稿日期:201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