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山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是一項基礎內容,也是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教學中,我對寫作教學進行了系統性的培養,總結出了循序漸進的寫作教學方法三部曲,讓學生在小學階段能夠牢固基礎,明晰思路,為今后的寫作鋪好道路。
一、積累,豐富詞匯
積累是寫作的基礎,是“血肉”,豐富的詞匯能夠讓文章更加的充實和飽滿。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積累時缺少主動意識和耐心,大部分學生都僅僅能在老師的布置下記錄經典詞句,很少主動累積。為了改變這一狀態,我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膾炙人口的詞語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使學生增長知識的同時在生活中能夠進行實踐和鍛煉。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九寨溝》課文中,由于本課講述的是九寨溝美麗景色,在課文中有很多描寫美麗景色的詞語。在課堂上,我會向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下面請同學們認真閱讀,并且找出其中描寫景色的修飾詞語。”在我的設問下,學生紛紛開始認真閱讀,并且將描寫景物的詞語都圈了出來。如“色彩斑斕”“憨態可掬”“雪峰插云”等,緊接著,我又繼續引導學生:“同學們,現在我給大家布置一項作業,放學回家后,請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說三個描寫景色的詞語,然后記錄和背誦下來,明天在課堂上,我要進行提問。”在我的逐漸引導下,學生對積累詞語開始產生了興趣,逐漸從“硬性要求”,養成了“主動積累”的好習慣,并且能在課余時間里互相交流,分享好的詞語和句子,記錄在專門的累積本中。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正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和學習習慣都在發育和養成時期,大腦的記憶多數處于短暫記憶階段,這時候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從生活中逐漸累積好的經典詞語,逐漸養成好的習慣,運用到今后的學習和寫作中,通過豐富頭腦中的詞匯量,變成博學多識的優秀人才。
二、觀察,明晰順序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是寫作訓練的一項重要的內容,生活中的很多時序、事序正是學生寫作思路的引導員。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在生活中去細心觀察發現,讓學生的寫作更加真實、形象和生動,有靈魂、有內涵,達到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我經常引導和帶領學生細心觀察事物的發展順序,將這些發展順序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明晰文章脈絡。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習作2》中,從本冊書開始,學生的寫作內容就逐漸增加難度,為了能讓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在講課中對事物的發展順序的訓練特別重視,一篇文章的思路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思路是否明晰,頭腦是否清楚,只有善于觀察,能夠抓住生活中事物發展的順序,才能使寫出的文章變得條理清晰。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而言,思想不成熟,不能形成連貫的思維模式,寫的內容比較雜亂無章。為了能改變這種狀態,給學生一個好的開始,我讓學生最初練習的是觀察一件事物的發展順序,然后記錄下來。并且在課堂上,我進行了任務的布置:“同學們,課余時間里,大家要寫一篇作文,內容可以是你生活中的一盆小花或者小草,這盆小花草必須是你親自種植和每天觀察變化,然后把它的成長過程和每個階段長的樣子寫出來,也可以是爸爸媽媽做的一件家務活,也可以是其他,要求把每一步的順序寫清楚。看誰寫得又精彩又準確。”聽到我的布置后,學生紛紛興奮起來,回到家進行認真的觀察,逐條地進行記錄。
文章的順序就是文章的脈絡,脈絡清晰是文章最基本的要求。一篇優秀的作文一定要有明晰的思路和順序,每一類寫作都有自己獨特的要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些基本要素在文章中相互依靠,時而緊湊時而零散,組成文章的基本骨架,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感悟,升華意境
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心理上對事物的表態經過了低年級時期的迷茫,開始初步形成自己的想法與見解。這時候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導,使其能夠對文章、事物進行正確的感悟,將這份感悟應用到今后的寫作中,升華寫作意境。
感悟是一種情感上的領會和理解,小學高年級學生對于感悟已經有了一些接觸,這時候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體會到感悟的快樂,并將自身的感悟應用到實際的寫作中,將會對寫作效果達到質的提升。
寫作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與個人的文學素養與日積月累的寫作訓練相結合,才能真正提升寫作能力。同時寫作是一個綜合性的技能,需要很多因素來為其提供溫厚的土壤,而用正確的教學引導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在今后的寫作中將會收獲豐碩的果實。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三垛鎮二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