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洋


【摘要】本文以貴州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為研究對象,介紹了當前貴州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情況,然后對其可持續性發展進行六個方面的剖析研究,指出其目前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并針對這些不足提出了相關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可持續發展 農村經濟
所謂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指的是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設立的農村資金互助社、貸款公司以及村鎮銀行三類農村金融機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建立,是為了緩解我國農村金融長期存在的金融抑制與金融排斥狀況,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貴州省是我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建設的試點地區,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建立為貴州省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由于貴州省由于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而且在金融創新上又比較欠缺,目前貴州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在全國范圍內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貴州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政策支持、制度安排還是業務發展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新型金融機構的功能與作用。
一、貴州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現狀
(一)貴州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快速發展
2008年9月19日,貴州省第一家村鎮銀行——畢節發展村鎮銀行迎來開業典禮。到2014年底貴州省共有村鎮銀行30家,較去年同期增加16家,成立營業網點36個,是去年同期的2倍;資產總額和注冊資本為63.4億元和12.9億元,分別是去年同期的2.4倍和1.8倍,覆蓋全省9個市(州),部分市(州)實現縣域全覆蓋。目前貴州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共有62家(不包含小額貸款公司),從業人員達到1363人,共有資產87.4億元,比上一年分別增加138%、104%、68.7%。(2013年貴州省金融運行報告)
(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成為“三農”發展助推力量
貴州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貴州農村金融改革起到了促進作用,并為農村資金供給擴大了來源,這適當的緩解了“三農”以及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不同類型的農村金融機構同時發展,也為貴州省農村金融機構體系的完善起到了推動和示范作用。
二、貴州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研究
(一)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內涵
所謂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指的是這類金融機構能夠不需要依靠外部組織所
帶來的優惠和便利條件下,自身能夠獨立發展并且能夠長期穩定。這一現象表現為金融機構其自身內在的、長遠的、穩定的發展動力和基礎,這是一種注重持續性以及效率的增長方式。
本文將新型金融機構的可持續性概括為六個方面:市場的可持續性、財務的可持續性、管理的可持續性、技術上的可持續性、政策的可持續性以及組織的可持續性。
一、市場的可持續性,指的是在一個地區,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存在對這個地區是一個需求。二、財務的可持續性,指的是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運行成本上要小于其經營收入。可以將其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其自身的營業收入以及額外的資助與補貼的總和能夠支持其運行成本,第二層次是商業性的財務可持續性,指的是其在不接受補助與資助的情況下,能夠依靠其自身的獨立發展支持其正常持久運行,能夠長期為客戶服務,這樣信貸業務能夠真實的反映當地的真實水平。三、管理的可持續性,指的是金融機構自身應該有成體系的完善的組織管理系統,以及比較強大管理人員和高素質、專業知識人才。四、政策上的可持續性,指的是政府層面的金融制度、市場體系以及監管應該要支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要求,包括一些準入條件、監管制度、利率自由化程度以及其他政策制度上的扶持。
(二)貴州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性分析
從五個方面對貴州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性進行分析:
1.市場的可持續性。貴州省目前人口數是3502.22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16人,比全國要出74人每平方公里。但是,目前貴州省的城鎮化率僅為為38.2%,而全國同期為53.7%,有分析稱貴州省的城鎮化率要晚全國10年以上,所以貴州省目前仍有大量的農村人口數量。而2013年貴州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5650元,只占到同期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為8896元的64%,貴州省是要與全國一起全面步入小康社會的,從表二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貴州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這幾年都已將近1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貴州省2013年城鎮率增長速度排名第一,所以貴州省正對農村經濟進行大力發展,而貴州省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財力與資金支持,所以大量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建立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市場的可持續性是可以保持的。
2.財務的可持續性。以村鎮銀行為例,目前貴州省村鎮銀行普遍存在著儲蓄存款能力較小,沒有達到規范的存貸比比例。目前貴州省村鎮銀行的存款主要以儲蓄存款和事業單位存款為主,但是儲蓄存款只占總存款的37.88%,有的甚至會低于20%。
3.管理上的可持續性。目前貴州省新型金融機構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具體表現為管理層與決策層的作用沒有體現出來。其次是《公司章程》規定的監事會,部分村鎮銀行以銀行規模較小,雖然在組織結構中有監事會,但是實質上監督職能很難體現出來,監事會很難實施每年對高層管理者的審計工作。
4.政策上的可持續性。貴州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政策上的可持續性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準入條件比較苛刻,2008年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將農村資金互助社納入監管范圍。這樣大部分的農村資金互助社都沒有能力達到監管要求,不管在注冊資金還是人員要求上對于農村互助資金社的要求都比較高。2.政策支持強度不夠,相關的配套建設不夠。
三、貴州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建議
一、準確定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對象和市場目標。貴州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一定要立足于“三農”,將服務農村種植戶與個體經營商為業務服務對象主體,將重點集中在中低收入群體,要把最需要金融支持的作為優先考慮對象。二、提高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自身經營實力,使財務上得到可持續性。金融服務能力增強,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的來源渠道。可以通過激勵和引導股東加大對機構的資金投入,還可以吸收農村優質高效的企業入股,拓寬機構的融資渠道,使機構得到更為穩定流暢的資金流入機制。三、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提高和吸引高素質與專業性人才。當前貴州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信貸供給上還不能與大型商業銀行相抗衡,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應該創新自己公司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四、全面給予政策扶持。1.給與適當放松的融資限制。2.在稅收與信貸政策上要給予其與農村信用社一樣的支持標準。比如在其剛成立的幾年免除其營業稅和所得稅,之后在適當的征收其較低的營業稅率。3.完善農村信用體系。農村信用環境的建設勢在必行,要通過教育,加大誠信教育的強度,提高農民的信用意識。
參考文獻
[1]高彥彬.論金融理念創新與鄉村銀行運作模式的變遷[J].農村經濟,2010/6.
[2]鄭武權,補政江.貴州村鎮銀行的發展現狀探析[J].金融經濟,2011/7:23-25.
[3]馮靜蕾,馮晶新.村鎮銀行貸款模式的創新的實證研究[J].新農村建設,2011/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