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我國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P2P網絡貸款平臺也逐漸在人們的經濟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這一貸款模式具有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雖然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眾多的負面消息,但是仍然無法阻擋其強勢發展。本文針對P2P平臺的風險與收益進行了比較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監管建議。
【關鍵詞】P2P平臺 風險 收益 比較分析
目前,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發展速度十分驚人,其以高收益率不斷吸引著眾多具有個貸需求、理財需求的社會大眾,獲得了龐大的客戶群體。但是所有的事物都存在兩面性,在其高收益的優勢下,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再加上監管工作的欠缺,導致其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眾多的問題。P2P平臺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為保證其健康發展,還需要進一步比較分析其中存在的收益和風險因素,以不斷調整P2P平臺發展策略,維護各方利益。
一、P2P平臺發展情況分析
P2P平臺主要是為實現個體與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直接借貸而創建的平臺[1]。P2P平臺最早出現在2005年的英國,隨后傳入美國,并在美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2006年,這一貸款模式進入我國,一年后,我國第一個P2P平臺——拍拍貸也正式成立,隨后,眾多相類似的P2P平臺在短時間內大量涌現,呈現出了一片蓬勃發展的景象。
據相關調查表明,自2012年開始到2014年為止這一階段,我國上線的P2P平臺,已經從原先的200多家增加到了1575家,在其高收益的誘惑下,全年累計交易額也已經從原先的100多億元增長到了2528億元,發展速度十分驚人。然而在其以高收益吸引客戶的同時,其風險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12月底,我國上線的P2P平臺已經增加到了4948家,而其中出現突然停止經營、負責人跑路等網貸行業問題的P2P平臺就有1156家,可見問題的嚴重性。
然而在這一問題仍然無法阻止P2P平臺的強勢發展,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銀行等保險公司和銀行,都相繼推出了陸金所、小企業e家投融資平臺等P2P網絡借貸平臺,加大了擔保力度,也獲得了十分可觀的交易額。出現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還是由于P2P平臺的高收益,由此可見,在這種反復循環的關系中,必須加強對其收益與風險因素的研究,盡快找出有效的監管對策,以保證P2P市場健康發展,切實維護投資者利益。
二、P2P平臺收益與風險比較分析
(一)P2P平臺收益情況分析
P2P平臺主要依靠先進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2]。信息傳遞速度十分迅速,雙方能夠運用互聯網實現實時對話和業務辦理,操作十分便捷,無形中擴大了客戶范圍。P2P平臺在為需要貸款的個人和微小型企業提供服務時,只會通過身份認證和銀行信用情況判斷其能夠貸款的具體數額,并不需要其提供抵押物,貸款門檻較低。而對于投資者來說,不僅其理財產品50元的最低限額,相較于其他貸款機構的5萬元以上,更具有門檻低的優勢,同時也與其他貸款機構相比,更具有收益方面的優勢。
據第一網貸報告中的數據顯示,目前P2P平臺平均收益率能夠達到12.05%,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3~5倍。例如網貸研究院對我國國內主要P2P平臺在2015年3月時的收益率情況調查中發現,平安陸金所當月平均收益率為8.15%,人人貸當月平均收益率為12.14%,宜人網當月平均收益率為11.91%,微貸網當月平均收益率已經超過了14%,翼龍網當月平均收益率更是達到了18.05%。面對這種巨大的收益,很少有投資者能夠拒絕其誘惑,甚至很多處于一般經濟水平的公眾,也開始關注P2P平臺。例如一位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在接受調查時便表明,其第一桶金便是從P2P平臺獲得的首月收益50元,隨后其看好P2P平臺的高收益優勢,經過多方面獲取資金并放到P2P平臺上,平均每個月都能獲得2000元利息,每個標的年利率都不低于20%。
同時,相較于商業銀行,P2P平臺借貸期限較短,據2015年第一網貸報告中的數據顯示,我國P2P平臺借貸期限平均在6.22個月,相較于銀行一些同類產品長達兩年到五年的期限,更能夠吸引投資者。
資本市場收益與風險成正比[3]。因此,在P2P平臺高收益的優勢下,必然存在著巨大的風險。而P2P平臺的投資者多為大眾投資者,風險識別能力、承受能力都相對較差,通常只會關注收益率,例如在2016年一月交易人氣最高的平安集團陸金所P2P平臺,其在2016年一月平臺發展評級中的成交積分已經達到了100,多數消費者僅關注其高收益率,而忽視了其資金杠桿和透明度方面的缺陷,極易因一時的利益追求而遭受到巨大的風險。由此可見,P2P平臺收益與風險的比較分析尤為重要。
(二)基于期望效用理論的收益與風險比較分析
對于投資者來說,高收益下的P2P平臺中存在著兩種風險。一種是傳統借貸風險,一種是基礎建設風險[4]。傳統借貸風險是指投資人在傳統商業銀行借貸時,所面臨的市場、操作等方面的風險。而基礎建設風險,主要是由于P2P平臺監管工作方面的欠缺所造成的風險,這一風險也是傳統商業銀行中所沒有的。在基于期望效用理論的收益與風險比較分析中,主要針對于這種特殊風險進行了研究。
首先,設定在沒有監管的社會背景下,投資人的投資理性十分有限,在P2P平臺中投入資金A后,平臺違規經營與合法經營的不同情況下,投資者的損失率和收益率分別記為s(0
(三)P2P平臺高收益優勢下所面臨的具體風險
逆向選擇風險是P2P平臺所面臨的重大風險問題之一。P2P平臺的優勢在于便利高效[7]。因其門檻較低,貸款人不必經過繁瑣復雜的過程便能夠得到貸款。很多P2P平臺在審核貸款人時,為了節省成本,并沒有對貸款人進行實際的考查,未能夠親自了解貸款人和企業的還款能力,再加上P2P平臺本身具有較大的收益優勢,因此貸款利率與銀行相比相對較高,極易出現逆向選擇的情況。很多貸款人為了能夠快速獲得大量的資金,不惜接受高利率貸款,而選擇P2P網絡貸款平臺的貸款人多為經濟水平一般的公眾,還款能力十分有限,給P2P平臺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在P2P平臺的收益優勢下,也極易產生“龐氏騙局”風險。“龐氏騙局”是一種最古老和常見的投資詐騙[8]。最早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查爾斯·龐齊所設的郵票投機騙局。“龐氏騙局”主要是通過高收益率的投資承諾誘惑新投資者,刻意隱瞞、弱化投資風險,不斷吸納新投資者資金,以填補上一輪投資者的收益回報,也就是俗話說的“拆東墻補西墻”。目前在P2P平臺發展的過程中,這一風險十分嚴重,經常會出現一些P2P平臺突然停止經營,負責人跑路等情況。例如優易貸、網贏天下、家家貸、城鄉貸、天使計劃、東方創投、淘金貸等多家P2P平臺,最終都以歇業跑路的形式結束運營。例如在P2P市場中曾經家喻戶曉的e租寶,在2015年12月接受相關部門調查中發現,其經營活動中涉及大量嚴重的違法行為,不得不宣告停業,一時間給眾多投資人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也直接影響了投資人對P2P行業的信任。
目前,人們都十分關注個人信息泄露風險問題,我國消費者協會也對各企業客戶個人信息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2P平臺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是由于發展時間較短,因此在管理制度和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建設方面還不完善,再加上P2P平臺主要依托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運行,而系統安全漏洞較多,導致其在客戶個人信息的維護上難以與商業銀行相比。例如現階段的商業銀行在客戶個人信息維護上,主要采取內網,任何人員不能使用移動儲存設備拷貝資料,在用戶錄入個人信息時,也會由不同工作人員分別錄入客戶不同部分信息,有效避免了某一工作人員長期掌握一些客戶全部個人信息的情況,提高了客戶信息的安全性。而在很多P2P平臺中,僅需要一個賬號,便能輕易掌握所有客戶的全部個人信息,給客戶信息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另外,P2P平臺中還存在嚴重的破產風險。傳統商業銀行往往有國家的隱形擔保[9]。因此并不容易出現破產情況,即使出現破產情況,存款人也能夠獲得相應的補償。但是P2P平臺一般都是由少數幾個人建立的,初始資金有限,極易出現經營不善破產的情況,且這些平臺通常沒有完善的擔保機制,一旦破產,也沒有相關機構為投資者提供賠償,具有較大的風險。據相關數據表明,2015年一共有1156家P2P平臺出現破產或是經營不善的情況,其中,僅2015年12月一個月內,就出現了202家破產的P2P平臺,由此可見,P2P平臺破產風險的威脅性巨大。
三、高收益優勢下P2P平臺風險監管建議
(一)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
目前,我國P2P平臺監管工作方面較為欠缺,導致很多P2P平臺在利用自身高收益優勢誘惑客戶后,出現負責人卷錢跑路的情況,因此,應針對P2P平臺風險,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以維護投資者利益。
首先,應明確P2P平臺監管原則。在微觀方面,保證P2P平臺的合規運行,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宏觀方面,則是應在建立風險防御系統的同時,鼓勵市場創新,同時,也可以借鑒國外優秀經驗,實施行業準入、信息披露等制度。
其次,應加強監管主體監管力度。目前我國已明確規定要求銀監會作為P2P平臺的主要監管主體,為提升監管有效性,應加強以銀監會為主,其他自律組織為輔的監管體系建設,提升銀監會法律地位,細化權利范圍和工作內容,以減少高收益下的P2P平臺風險,切實維護投資者利益。
(二)建立健全P2P平臺監管制度
目前我國針對P2P平臺方面的法律十分缺乏,還需要國家加強相關法律制度的建立,明確P2P平臺的法律地位。
同時,建立市場準入制度。P2P網絡貸款行業收益高的優勢也吸引了更多人前來建立P2P平臺,而在各平臺的惡性競爭下,破產風險日益增加,需要通過市場準入制度的建立,提高P2P網絡貸款行業準入門檻,促進整體行業質量的提高,以防范破產風險。
為了對P2P平臺注冊資本監管達標情況進行分析,相關研究人員在近年來運用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計算最低監管資本的公式C=RWA×8%和計算風險加權資產RWA的公式RWA=K×12.5×EAD,再去除這一類型貸款中無需考慮的期限調整影響,得出計算監管工作中,對P2P網絡貸款平臺注冊資本的要求限額K的公式:■。通過運用公式,發現了多家不滿足要求的高破產風險P2P平臺。針對這種情況,監管部門也可通過運用該公式,加強對市場準入制度的完善和落實,督促平臺盡快補充資金,以保證投資者利益。
(三)構建P2P平臺征信系統
為了避免逆向選擇風險,P2P平臺應構建較為完善的征信系統,并加強與各P2P平臺、銀行的聯合,保證用戶信息的準確、可靠。目前,我國已經有一些P2P平臺建立了相關的征信系統,例如以上海陸家嘴金融公司為首的網貸聯盟,推出了“網貸黑名單”,但是由于其無法與央行對接,運用效果并不明顯。因此,還需P2P平臺行業協會應加強對這一征信系統的構建,并實現與央行的對接,降低運營成本,避免逆向選擇風險、信用風險等高收益優勢下的各類風險。
四、結論
P2P平臺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高收益的優勢下,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因此,還需要加強對P2P平臺監管體系、監管制度、征信系統等的建立和完善,盡可能避免逆向選擇風險、龐氏騙局風險、破產風險等對投資人和社會造成的影響,切實維護投資人合法利益,促進P2P平臺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占韋威.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高收益率風險及其相關風險研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5,7(4):124-128.
[2]黃金波,李昀軒.P2P貸款的風險和收益研究[J].金融經濟,2015,11(22):8-10.
[3]陳作章,趙敏.P2P網絡借貸平臺風險控制研究[J].現代商業,2014,10(20):39-42.
[4]王會娟,廖理.中國P2P網絡借貸平臺信用認證機制研究——來自“人人貸”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14,4(4):136-147.
[5]王敬慈.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控制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5,2(2):20-23.
[6]王珍義,肖皓,何胡琴.P2P網絡借貸平臺運營模式及風險防范策略[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5,1(1):11-14.
[7]盧馨,李慧敏.P2P網絡借貸的運行模式與風險管控[J].改革,2015,2(2):60-68.
[8]陸松新,蘭虹.風險投資、第三方資金托管與中國P2P網絡借貸平臺成交量——基于P2P網絡借貸投資者的視角[J].西南金融,2015,11(11):50-57.
[9]楊婕.互聯網金融背景下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管理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3,7(19):222-223.
[10]張平,魏冬.P2P網貸:收益與風險高到尖叫[J].理財,2013,12(12):22-23.
作者簡介:魏雨婷(1995-),女,蒙古族,遼寧省錦州市人,遼寧大學經濟學院2013級金融專業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為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