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紅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人的母語啟蒙教育,在一個人一生的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每一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都應認清自己身上肩負的重要責任,認真反思當前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切實提高自己的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發揮小學語文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89-01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現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材在改變其原有面貌的基礎上也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對于文章內容的選擇上是非常嚴格的,這些新文章必須要經過仔細審核才可以加入學習課本,這些內容的擴充使語文教材內容變得更加豐富貼近生活,拉近了小學生與大自然間存在的距離,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著重要意義,這種改革備受教師與學生的喜愛。除此之外,為了積極響家國家相關政策的號召,在編改校本教材的過程中有部分小學也開始逐步嘗試加入其中,并且對編寫成果加以使用,為展開校本課程實踐活動奠定了基礎。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限制于成績的好壞與學歷的高低,更加側重于人才的實用性,所以教育要從小學生抓起,在教學過程中把提高學生的運用實踐能力做為重點教學內容。教材文章中分別配有預習內容以及課后思考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有目標性的進行學習,引導學生自行收集相關內容材料并加以分析;學校還設置了部分教學實踐課程,這對提高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上教師缺乏創新意識。
經實踐證明,引進國外先進教學理念雖然對我國的教育理論產生了很大的沖擊效果,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不夠完善,存在著許多問題。在現在的教學體系中,大部分教師依然在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這種觀念陳舊并且機械式的教學過程,嚴重的忽略了小學生愛玩好動的本質,課堂氣氛壓抑再加上學習內容的乏味無趣,容易導致小學生的求知欲受到大幅度的挫傷,這樣以來,教育便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為了預防或避免這樣現象的發生,這對教師教學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保持自己擁有開拓的思維方式,在這基礎上設計出別出心裁的教學結構,讓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領略到語文這個學科的魅力。如果教師無法做到創新教學,那么小學語文教學課程的建設進度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二)教學策略形式化。
當前的社會現實讓校方更注重的是升學率以及學校排名。教師在學校施加的壓力之下,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必然也是針對于考試重點進行深度分析。這樣一來,教學過程毫無創新可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自己講解為主,全體學生以聽記為輔,這樣嚴重的忽略了學生自身的主體性,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是引導監督的作用,學生才是課程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不可以一味的填鴨式教學,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單純的把書本的理論知識教于學生,那么學生所接受的也不過是乏味無趣的文字符號,這樣不但會減少學生對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不利于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所以教學策略形式化的存在是小學語文教學課程建設中的絆腳石。
三、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一)增強教師的創新教學能力。
創新是實施課程建設的核心環節,教師是課程學習中的主導者,所以教學效果要達到創新的目的,必然得要求教師應具備創新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只能讓學生掌握一些課本最表層的東西,這樣學生的學習思維會受限。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來提高學生的開拓思維,把課堂內容做成幻燈片或者是小視頻等形式向學生展示,這樣一來既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又可以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把學習內容加以理解,這種教學方式對小學語文教學課程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二)引導學生的參與教學活動。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學活動主要以教師傳授學生知識為目的,這樣重結果而忽略過程的教學方式,會造成學生的“高分低能”,這與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方針政策相違背,不利于創新型復合人才的發展,針對這種教學狀況,對教師的教學結構及目的進行了改進。小學語文教學課程建設中必須要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它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引導與監督下完成教學目標,從而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開拓學生的思維,并且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重視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
小學時期是學生基本聽說能力的啟蒙時期,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學生這些能力的啟蒙,很多學生對語文閱讀興趣以及寫作興趣都是從這個時期建立起來的。所以語文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識字、寫字的教學,提高識字的速度,寫字的自到也要到位。其次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充分利用語文教學資源,注意課堂領域內和領域外的結合。再次教師還應該注意提高學生的日語交際能力,讓學生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能夠清楚明自地陳述自己的意愿。同時還要注意學生基本寫作能力的培養,進一步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樣才能讓小學生全而理解語文,也能夠全而掌握好語文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建設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它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有著重要作用。語文是加強學生理解能力的重要學科,它做為陪伴學生終身的教育學科在整體教育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引進西方教育模式在推進新課改的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部分成就,但是這個過程中仍然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陳舊的教學理念已不再適應當前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在提升自己修養及創新意識的同時,讓學生參與在教學活動中,增加其對學習的積極性及趣味性。
參考文獻:
[1]師進福.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3,35.
[2]張書民.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5,31.
[3]額爾登托婭.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讀與寫,2015,09.
[4]盧蘭蘭.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才智,2012,22.